【概述】绿脓杆菌是人、畜、禽共患病,各日龄鸡均能感染,以雏鸡急性快速死亡和孵化过程中的爆破卵为特征。我国近年来时有发生。
【病因/病原】 绿脓杆菌为一种中等大小的细长杆菌,革兰氏阴性,对外界抵抗力一般在潮湿的环境中可存活3周,在干燥条件下2~3天死亡,一般消毒剂均可杀死它。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土壤、水、空气、粪尿中均存在,人、畜、禽皮肤上也能存在。
【病因附图】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人、家畜、家禽均能感染,各日龄鸡均能感染,但以30日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鸡胚也易感。
2.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均能感染,但以皮肤创伤侵入为主,低日龄鸡注射疫苗后消毒不严感染该病尤为突
出,临床上主要见于出壳后1~3日龄雏鸡。
【病理学】 雏鸡败血症型病理变化,剖检死亡雏鸡,主要见于注射部位有胶冻样物,黄红色或发绿,如病程稍长,则可见胸、腿肌肉有小点出血,心肌水肿,肝脾、肾肿大,舌面有脓疱疹,这也可能与母源性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有关。
【病理学图】
【症状】 根据绿脓杆菌侵害雏鸡和种蛋分为雏鸡败血型和胚胎病(爆破卵)。
1.雏鸡败血症 本菌潜伏期很短,在注射疫苗后24小时就可发病,部分雏鸡精神萎缩,食欲减退,两翼下垂,羽毛竖立,排出乳白色水样粪便,肛门周围污染粪便,有的病例几乎见不到症状而很快死亡,随后出现大批量死亡,达高峰期,一般死亡率在30%~60%,两天后逐渐恢复正常。
剖检死亡雏鸡,主要见于注射部位有胶冻样物,黄红色或发绿,如病程稍长,则可见胸、腿肌肉有小点出血,心肌水肿,肝脾、肾肿大,舌面有脓疱疹,这也可能与母源性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有关。
2.胚胎病(孵化过程中的爆破卵) 所谓爆破卵是指孵化中蛋发生腐败,蛋内产生瓦斯,由于蛋内的压力,蛋壳破裂,发出很响的爆破音,内容物喷出。爆破卵是在孵化第4~14日发生,以6~10日发生最多,按孵化的顺序是中止卵、腐败卵、爆破卵、死胚、弱雏。在此阶段出现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由绿脓杆菌引起的腐败卵为绿色。老龄种鸡产的种蛋多发,夏季多发。
【症状图】
【诊断】 从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上很难诊断,但此病大多发生在皮肤发生创伤以后(尤以疫苗注射)24~72小时,可以给诊断此病提供一定的参考。确诊需实验室诊断。
取新鲜死雏的心血、肝脏以及注射用的疫苗及稀释液进行细菌培养,如有细菌生长,且呈革兰氏阴性,则可确诊。
【治疗】 庆大霉素、金霉素对绿脓杆菌杀菌效力好,但此病发病
急,临床上治疗非常有限,因此可用饮水结合白痢进行治疗,也可用喹诺酮(沙星类)类药品治疗。
【防治措施】 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做好种鸡更新工作。要搞好平时鸡舍及初出雏鸡的消毒,需要注射免疫的,可在专门的注射室内进行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