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一、流行病学
病鸭及隐形带毒成鸭是主要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只发生于雏鸭,雏鹅亦可感染。主要是3周龄的鸭发病,成鸭呈隐性感染。近年来,发病日龄有增大趋势,偶见1月龄的鸭发病,病鸭群常在发病的2~3天达到死亡高峰,死亡率可达90%以上。发病月份以5~6月和9~11月最高,而且多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曲霉菌、鸭疫里莫氏杆菌、鸭霍乱等混合或继发感染。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无垂直传播。母源抗体的高低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对本病的发生也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直到感染后第8周,康复鸭仍可从粪便中排毒,说明粪便对环境污染在鸭病毒性肝炎传播中起重要作用。饲养管理不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二、症状及病变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 潜伏期短,其发生和传播迅速,死亡几乎均发生在感染后3~4天内。病鸭发病初期精神沉郁、厌食、眼半闭呈昏睡状,以头触地,不久即转为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性后蹬,全身抽搐,仰脖,头弯向背部。有的在地下旋转,抽搐约10分钟至几小时后死亡。死时大多头向背部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
病变表现为肝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胆囊肿胀并充满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胆汁。脾脏充血,心肌质软。急性病例最初的组织病变为肝细胞大量坏死、出血;慢性型则表现为肝脏的广泛胆管增生,也可见肝实质增生,部分肝细胞发生脂肪性变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异嗜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及出血,脾组织呈退行性变性或坏死,肾脏细血管和静脉腔充满红细胞。电镜下可见到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脾脏出现退行性变化,胞浆细胞核发生变性。
经研究证实,鸭脂肪肾综合征和胰脏局灶性坏死也是鸭病毒性肝炎另一方面的病理变化。典型的鸭脂肪肾综合征和胰脏局灶性坏死主要出现在1~2周龄的鸭,也可发生于4~6周龄的鸭,而且Ⅰ、Ⅱ、Ⅲ型鸭病毒性肝炎都可引起。临诊见肝脏肿大、苍白,脾脏肿大呈花斑状,肾脏肿大苍白,胰脏肿大1~2倍。鸭脂肪肾综合征和胰脏局灶性坏死一般不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除个别鸭脂肪肾综合征病例有典型的心脏肿大、出血外,大多数出现小点状坏死,脾脏小缘间胆管增生,在电镜下观察肝细胞核变性、浓缩以至于出现核小体,细胞浆中在靠近内质网处往往形成晶格状排列的小体。胰脏局灶性坏死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胰脏的充血、出血和坏死。
Ⅱ型病毒性肝炎 通常在出现病症的1~2小时内死亡,而且营养状况良好,死亡率10%~50%,和死亡时间以及鸭的年龄有关。病鸭表现为口渴、下痢、粪便中尿酸盐增多,有时死亡前有抽搐和角弓反张,幸存鸭生长基本正常。成年鸭对该病有抵抗力。
病变为肝脏内有大量病毒存在,肝脏呈粉红色,表面有许多点状出血,常融合成带状。脾脏肿大,表面散布有白色病灶,肾脏肿胀,血管充血并凸于肾脏表面。肠壁和心血管脂肪有时可见小的出血点。急性病例的纤维变化以广泛坏死为特征,且常见胆管大面积增生。
Ⅲ型鸭病毒性肝炎 Ⅲ型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和Ⅰ型很相近。病理变化也与Ⅰ型鸭肝炎相近。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可用病鸭的肝组织悬液或血液,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在9日龄鸡胚的尿囊腔内,鸡胚在5~6天死亡,死亡鸡胚的特征性病变表现为鸡胚生长停滞,腿部和腹部水肿,尿囊增大,呈淡绿色,卵黄囊缩小,内容物变黏稠。肝脏呈淡绿色,表面有淡黄色的坏死斑点。病毒的鉴定可用特异高免血清或康复鸭血清进行中和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或标准抗原的琼脂扩散实验进行鉴定。
本病应注意与禽霍乱和鸭瘟的区别:
禽霍乱鸡和鸭均可感染发病,且主要发生于成年鸡、鸭,幼雏对禽霍乱有抵抗力。鸭患霍乱后,常呈败血症经过,缺乏神经症状,肝脏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巴氏杆菌。
鸭瘟主要发生于成年鸭,2周龄以内的雏鸭一般少见,病变特征是黏膜、浆膜出血,咽喉、食道、泄殖腔黏膜出现溃疡,很多内脏器官都有出血病灶。
四、防制
1.预防 目前已有氢氧化铝鸭肝病毒鸡胚化弱毒疫苗、氢氧化铝鸭肝病毒鸡胚化弱毒灭活苗和氢氧化铝强毒灭活苗三种疫苗研制成功,其中以弱毒灭活苗的保护率最高。
在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地区,可用致弱的病毒免疫产蛋种鸭。在种鸭开产之前2~4周肌肉注射0.5毫升未经稀释的胚液,这样种鸭所产的鸭蛋中即含有多量抗体,雏鸭于3周内可获得母源抗体保护,因而能够抵抗感染。一般免疫期为6个月,6个月后应进行第二次免疫;雏鸭在1日龄免疫弱毒疫苗,3~7天可产生免疫力,但母源抗体可影响免疫效果,对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采用口服免疫的效果优于注射免疫。
2.治疗:康复病鸭的血清和高度免疫血清中都含有能够中和病毒的抗体,可用来治疗病鸭或作为被动免疫之用,当鸭群开始流行病毒性肝炎时,立即给每只雏鸭肌肉注射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0.5毫升,能够防止传染发病,降低死亡率。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