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江苏省响水县响水镇养殖户李某,饲养2000羽蛋鸡,80日龄时鸡只出现精神稍差,排淡黄色水样下痢。畜主自己用药治疗20余天,效果不佳,先后发病1600羽,发病率达80%,无死亡现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鸡肠道正常菌群失调,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于2004年11月28日饲养2000羽蛋鸡,开始鸡只生长发育良好,78日龄时由平养转为笼养。80日龄开始出现精神不振,饮欲增加,水泻不止,以淡黄色清水样便为主,也有少许白色下痢。2005年2月18日(82日龄),畜主自用痢特灵600ppm(我国已禁止使用,编者注)拌料,连用14天,效果不佳。3月6日,畜主又用氟哌酸200ppm拌料,连用6天,效果仍不明显,3月13日再用大肠杆菌净按2克公斤饮水治疗3天,仍有35%的鸡水样下痢,食欲尚可,3月18日李某带鸡只到江苏省响水县兽医门诊部就诊。
病理变化及诊断 剖检3羽病重鸡,均出现肠管内充满气体,肠壁增厚并有卡他性炎症,肠腔内充满淡黄色的液体,直肠及泄殖腔轻度出血,其它脏器未见明显变化。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可初诊为鸡肠道正常菌群失调,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治疗措施 用促菌生每2羽鸡1克拌料,2次日,连用5天;矽碳银,每10片拌1公斤料,连用5天;碳酸氢钠每10片拌1公斤料,连用5天;食母生每10片拌1公斤料,连用5天;电解多维,每100克对水100公斤,供鸡自由饮,连用5天。经采取以上治疗措施7天后回访,鸡群已全部康复。
小结
1.鸡肠道内通常存在有益菌和有害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芽胞杆菌等为有益菌;沙门氏菌和部分大肠杆菌等为有害菌。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在肠道中处于优势,当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缺乏、应激、药物使用不当时都可破坏这种正常菌群的优势,引起腹泻、生长不良等现象。
2.鸡上笼前一周应补充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和抗应激能力。
3.笔者认为,该鸡群发病主要是因为78日龄鸡只上笼时应激引起大批鸡的腹泻,后又因畜主错误地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破坏了鸡肠道内正常有益菌群的平衡,使得有害菌群大量繁殖,固而长时间水泻不止。
4.治疗中的促菌生为DM423菌株培养的活株,它能培养正常菌群,竞争性抑制和排斥有害菌群,从而调理和改善微生态平衡,恢复肠道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