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鸡的中毒性疾病发生越来越多,对养鸡业的危害亦日趋严重。特别是一些较新的中毒病,人们对其了解得还不够全面。为了降低鸡中毒病的发生率,减少损失,现仅就几种鸡常见而且较新的中毒病简述如下。
1 喹乙醇中毒
喹乙醇(Olaquindox)又名倍育诺、快育灵、喹酰胺醇,因其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效果,尤其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所致的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具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等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是常用的添加剂之一。该药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确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特别在在饲养环境较差的场地使用效果更为显著。然而,由于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喹乙醇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常造成重大损失。
1.1 病因 喹乙醇中毒多因使用方法不当所致,如饲料中添加量过大、混合不均匀、饲喂含药饲料时间过长等。由于喹乙醇几乎不溶于水,因而唯有通过拌料给药,如误采用饮水给药也会引起中毒。
1.2 症状 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或停食,鸡冠和肉髯发紫,口腔粘液增多,排稀便。视中毒程度不同,体温降至35.5℃~36.2℃不等,畏寒,低温季节更明显。腿肌软弱无力,脚软,早期勉强以关节着地行走,后期则完全瘫痪,飞节红肿,最终因丧失饮食能力而死亡。中毒症状出现时间与喹乙醇摄入量呈正相关,鸡饲料中喹乙醇含量达700毫克/千克时可以在24小时内出现典型中毒症状,72小时内可见大批死亡。
1.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口腔有粘液,多数病鸡的嗉囊和肌胃内含有淡黄色的内容物,鸡冠、胸下、肛门少毛部位有散在淤血斑,皮下组织干燥无光。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点及出血斑,小肠粘膜呈弥散性出血。尤以十二指肠为甚,腺胃到小肠段粘膜易剥离,呈糜烂状,肠腔内含有大量灰黄色粘液。泄殖腔严重出血。肝脏肿大,表面呈土黄色,切面外翻,质地脆弱。肾脏可见轻微肿大,密布针尖状出血点,皮质、髓质呈暗灰色,界限不清,输尿管多有淡黄色或白色沉淀物。血液呈深紫褐色。心脏体积增大,右心扩张淤血,冠状沟脂肪及心外膜等处可见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心肌色淡且弛缓。
1.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用药史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送含药饲料进行实验室化验,最终达到确诊。
1.5 防治 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对喹乙醇中毒进行解毒的特效药物。对于已发生中毒的病鸡,除停止使用一切抗生素类药物和含药饲料外,对症疗法一般是采取保护肝脏和促进肾脏排泄、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措施。可在饮水中投入0.1%~0.15%的碳酸氢钠、6%~8%的蔗糖或3%~4%的葡萄糖,供病鸡自由饮用,或用5%的硫酸钠水溶液给鸡连饮3天。同时投喂相当于营养需要5~10倍的复合维生素或0.1%的维生素C,有条件时也可煎服具有疏肝、利尿、解毒作用的中草药,但切忌投用抗生素类药物,同时给予充足的饮水。以上措施能减少损失,但严重中毒的鸡只一般预后不良。
许多临床实践证实,喹乙醇具有中等到明显的蓄积毒性。因此,为了避免喹乙醇中毒,应严格控制用药量和使用时间,家禽要按《中国兽药典》推荐的喹乙醇混饲浓度(25~35毫克/千克,即1000千克饲料添加喹乙醇原料药粉25~35克或5%的喹乙醇预混剂500~700克)进行使用。喹乙醇一般不推荐内服约药作治疗用,如非用不可时,内服的最大剂量:雏鸡30毫升/千克体重,成鸡5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内服一次,或以同样剂量分2次内服(给药间隔为12小时),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天。混料使用时,必须充分搅拌均匀,可采取等量递增混合法, 这一方面尤其适用于个体养禽户自己混料。另外,喹乙醇难溶于水,一般不要采用饮水方式给药。
2 马杜霉素中毒
马杜霉素属一种新型的离子载体抗生素,该药对鸡球虫病具有良好的疗效。90年代初,美国氰胺公司以“加福”的商品名开发生产,目前我国也有不少厂家进行生产,并冠以“杜球”、“克球皇”、“抗球王”等商品名进行推广应用。由于该药毒性较大,用量少,有时混饲浓度超过5毫克/千克即可引起中毒,从而使养鸡生产蒙受重大损失。
2.1 病因 主要是使用剂量过大所致。例如,目前市售的各种不同含量马杜霉素的商品药物及浓缩料较多,一些用户盲目加大用量,或将几种含该药的商品药联合使用,或在已经添加马杜霉素的浓缩料中随意再添加药物,从而造成用量过大,导致鸡只中毒发生。
2.2 症状 发病迅速,吃混药饲料后10~20小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病鸡呆立不动,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饮欲增强,软脚蹲伏,驱赶时靠张开两翅着地行走,腿部麻痹,严重者瘫痪在地,侧卧地面,两腿向后伸直,触摸关节无异常变化。病鸡拉稀,粪便带有黄白色或绿色,后期饮食欲废绝,脚干,昏睡,迅速脱水消瘦,体重急剧下降,部分鸡只有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病症状。
2.3 病理变化 肝微肿或不肿大,轻度淤血,呈暗红或黑红色。胆囊肿大,充满黑绿色胆汁。必外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多肿大,淤血,有的可见尿酸盐沉积。腺胃粘膜充血水肿,十二指肠、小肠轻度充血或出血,肠内容物为粘液样物质。腿肌轻度充血,有的肌肉失水,呈暗红色。
2.4 诊断 可根据鸡群用药情况调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诊断。马杜霉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软脚、瘫痪,侧卧地面,但这些症状在一些有呼吸道病的鸡群中同时出现时,应注意与亚临床型鸡新城疫加以区别。在中、小鸡中,维生素E及硒的缺乏和饲料中磷酸氢钙含氟过高也常可使部分鸡只出现软脚及侧卧地面,且多数是体况好较的鸡只先出现,应注意与马杜霉素中毒相区别。必要时可进行人工复制毒料发病试验,以达到确诊。
2.5 防治 马杜霉素对鸡球虫病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其安全范围小。因此,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规定量使用,切忌超量用药,并在使用时计算和称量准确,以防引起中毒。
马杜霉素的使用标准量为1000千克饲料添加纯品马杜霉素5克。连续使用时间不宜太长,产蛋鸡按上述用量使用3天后就会引起中毒,肉仔鸡连续使用7天后要停用3~5天,而且在肉仔鸡上市一周前一定要停用。
如发现中毒,要立即停止使用该药或更换饲料,给予5%葡萄糖水及一些含钾、钠禽子的电解质,并增添0.01%~0.02%的维生素C,对排毒和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可减轻腿疾发生。对不能站立和行走的病鸡,可皮下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5~10毫升/只,每天1~2次,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也可以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含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每250克口服补液盐加水15千克,同时加入水溶性多维素,如速补-14,每日灌服3~6次,有一定疗效。
3 氟中毒
氟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机体内直接参与骨骼代谢,维持正常的钙磷平衡。在一定的pH值下,适量的氟有助于钙磷形成羟基磷灰石,促进成骨过程,并能使骨骼的强度增加,密度提高。但氟的需要量很少。如果饲料中氟过量就会引起氟中毒。近年来,由于使用一些高氟劣质磷酸氢钙致使家禽发生氟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给养禽者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鸡对氟的耐受性不同品种和日龄差异很大。雏鸡较中、大鸡敏感,产蛋鸡比肉鸡耐受性强,可能是因为产蛋鸡日粮中的钙含量较高。一般情况下,日粮中添加磷酸氢钙时,肉鸡氟的安全量为200~250毫克/千克,产蛋鸡为300~400毫克/千克,最大安全量为500~700毫克/千克。在肉鸡如果所使用的磷酸氢钙的氟含量为1.5%,用量占日粮的1%,再加上饲料中其它物质,如石粉、鱼粉等所含的氟,饲料中的总氟含量就可能超过200毫克/千克,从而导致中毒。
3.1 病因 饮水或饲料中的氟含量超标是引起氟中毒的唯一原因,而导致氟含量超标的原因除了鸡只直接接触一些氟化物外,目前来看使用劣质含氟过高的磷酸氢钙作为添加剂,致使鸡日粮中氟含量过高,是主要原因。一些生产厂家在加工磷酸氢钙的过程中质检不严格,或不脱氟或脱氟不彻底,使产品的氟含量远远超出规定指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磷酸氢钙氟含量不能超过0.18%),据检测有的产品氟含量最高达2.68%。
当饲料中大量的氟被机体吸收后,通过与血中的钙、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