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是奶牛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是由艾美耳科的艾美耳属或等孢属球虫引起,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多发生于犊牛。
症状及病理变化:牛球虫病主要寄生于小肠下段和整个大肠的上皮细胞细胞内,可引起肠壁炎症,细胞崩裂,出血;产生的有毒物质蓄积在肠道中,被宿主吸收后引起全身中毒。感染10万个以上虫卵,可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感染25万个虫卵以上,可致犊牛死亡。
诊断:可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也可做肠粘膜抹片,观察虫卵。在实践中注意与大肠杆菌的鉴别,大肠杆菌长发上于出生数日内的犊牛;而球虫病则多发生于一月龄以上的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病变主要是脾脏肿大,而球虫病不直接侵害脾脏。
预防:应该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等综合措施。成年牛与犊牛最好分开饲养;发现病牛后立即隔离治疗;哺乳奶牛的乳房要经常擦洗;定期对地面、牛栏、墙壁、饲槽、水槽等清洗,消毒。牛圈要保持干燥;粪便要及时清理、发酵处理。
药物预防可用氨丙啉,以每千克体重5mg混入饲料,连用15天林肯霉素每天在饮水中给予1g,连续饲喂20天,此外,磺胺药物和金霉素的混合物对牛球虫病的预防也有效果。
治疗:磺胺类药物可减轻症状,抑制病情的发展,每千克体重140mg,口服,一日两次,连续三天。氨丙啉,每千克体重20~50mg,口服,连用5~6天,可抑制球虫病的繁殖和发育,并有促进增长和饲料转化的效果。莫能霉素,每吨饲料推荐加入16~33g,屠宰前三天停药。乙羟喹啉,每千克体重0.5~0.8mg,口服,对虫卵可产生抑制作用。在给予治疗的同时,应该注意对症下药。如贫血严重时,应该考虑输血;并注意结合止泻、强心、补液等措施。并且对病牛进行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