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良反应的分型
(1)一般反应:患牛注射疫苗后精神萎靡不振、产奶量下降、食欲减退、体温稍升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1~3天后可恢复正常。
(2)严重反应:患牛注射疫苗后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呼吸加快、可视黏膜充血、水肿、肌肉震颤、瘤胃臌气、口角出现白沫、倒地抽搐,甚至死亡。
2、不良反应的治疗
(1)最急性型反应的治疗:迅速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5毫克,视病情缓解程度,20分钟后可再重复注射一次;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500毫克;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30毫克(孕畜不用)。对已休克的患牛,除应迅速注射上述药物外,还须迅速针刺耳尖、大脉穴(颈静脉沟前三分之一处的颈静脉上)放血少许、尾根穴(尾背侧正中,荐尾结合部棘突间凹陷处)、蹄头穴(蹄冠缘背侧正中,有毛与无毛交界处,即三、四蹄上缘,每蹄内外各1穴,共8穴)。将去甲肾上腺素1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0毫升静脉点滴注射。体温低于36.5℃的患牛,除用上述药物外,另加乙酰辅酶A1000单位、ATP(三磷酸腺苷)200毫克、肌苷3000毫克、25%葡萄糖2000毫升静脉点滴注射。待牛苏醒、脉律恢复后,撤去此组药,换成5%葡萄糖盐水2000毫升,加入维生素C 5克,维生素B6 3000毫克,静脉点滴注射,然后再用5%硫酸氢钠注射液500毫升静脉点滴注射即可。
(2)急性型反应的治疗:一般只须迅速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500毫克、地塞米松磷酸钠30毫克(孕畜不用),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5毫克即可。
3、疫苗不良反应的预防
在注射疫苗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和认真检查牛的健康状况,瘦弱、病畜和临产母畜不注射,待机体恢复后补注;曾有过疫苗反应病史的,在注射疫苗前,先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盐酸异丙嗪等药物,再注射疫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上药物剂量为成年牛用药剂量,育成牛酌情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