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脐疝的手术疗法

    脐疝是幼畜常发,各种家畜均可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出生时或者出生数天或数周的犊牛。发生原凶是脐孔发育不全,没有闭锁,脐部化脓或腹壁发育缺陷等。

    1 发病情况

    某养牛户的3月龄犊牛,体重大约100千克,体温升高达39℃,在其脐部发现有一肿胀物,质地柔软,内容物不能还纳至腹腔内。无红、肿、痛、热等炎性反应,牛的被毛粗乱,食欲降低,轻度脱水,排出少量夹有黏液的褐色粪便。

    2 临床诊断与治疗

    进行问诊、视诊及触诊检查,脐部触诊时,疝孔直径约2厘米,疝囊长约5厘米,形似鹅蛋状,内容物不能通过疝孔还纳入腹腔。故初步诊断为不可复性脐疝,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1 保定与麻醉

    患畜仰卧保定,用l%普鲁卡因注射液菱形浸润麻醉。

    2.2 除毛与消毒

    术部剃毛并进行常规消毒。

    2.3 术式

    沿脐疝基部切开皮肤,再切开疝壁直至见到腹膜,肠管已粘连于疝囊底部,故用手术剪剪开腹膜,露出肠管,肠壁已轻度充血。然后向两侧轻揉挤压,并纳入腹腔,剪除粘连部分腹膜并进行连续缝合,用手术刀刮疝轮口,以形成新鲜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腹腔内注入青霉素油剂400万单位,腹壁肌层及皮肤作结节缝合,与此同时撒上青、链霉素粉剂。

    2.4 术后疗法

    术后进行肌注抗生素1周,1周后该犊牛一切恢复正常。

    2.5 术后护理

    术后犊牛应放置在垫有清洁、干燥垫草的牛床位或牛笼内。以避免创口被污染而引起感染,同时加强术后护理,术后2~3天应限量喂料。

    3 体会

    3.1 术前最好让病畜禁食3餐,以降低腹内压,便于疝轮缝合。

    3.2 脐疝如暂时未危及生长发育或生命,则尽可能在凉爽季节手术,炎热季节较容易引起切口感染。

    3.3 对术部切口的选择很关键:手术前应先摸准疝口的位置,选好切口位置。做一小切口后,应伸人手指探查引导,再扩大切口,可减少手术的盲目性,防止误伤肠管。

    3.4 对于疝口的缝合是整个手术最关键的,应注意:缝合务必要致密,缝合要用丝线,不宜用肠线。这是保证伤口愈合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3.5 犊牛脐疝是由脐带残余感染所致。而造成感染的原因,一则是脐带处理不当,断脐时不固定脐带近心端,由犊牛自行扯断,或留脐过长或太短,都易导致脐孔破损,使腹腔脏器掉入而形成脐疝;再则是犊牛笼垫草潮湿和不洁;三则是腹压突然增大,当犊牛在争斗、撒欢、便秘、咳嗽等时,都会使腹压突然增大,在脐孔尚未完全闭锁之前,小肠和网膜易挤入脐孔,形成脐疝。所以,应加强新生犊牛脐带的处理以及保证犊牛笼内垫草的干燥和清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