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肿头综合症及防治

此病死亡率较高,病鸡愈后发育不良。本病于70年代初在南非鸡群中的一次新城疫爆发后期首次报道,并分离到一种病毒。1980年以来,英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陆续有本病发生的报道,近年来我国也有此病的发生。【病原】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从病鸡中可分离到多种细菌和病毒,最多见的是埃希氏大肠杆菌和禽肺病毒。许多国家和地区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禽肺病毒或检测出禽肺病毒抗体。但单独接种禽肺病毒或大肠杆菌都不能引起典型的肿头综合征。所以,现在一般认为鸡首先感染禽肺病毒,引起鼻炎和皮肤搔伤,造成大肠杆菌感染,侵入面部皮下组织,引起肿头症状。禽肺病毒(Avianpneumovirus)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肺病毒属(Pneumovirus)。该属由有囊膜的RNA病毒构成,病毒有一个不分片段的单链负性基因组,衣壳呈螺旋状对称。衣壳在胞浆内组装,然后在细胞膜上出芽,获得囊膜。肺病毒无血凝性和神经氨酸酶,有特征性核衣壳和大量结构与非结构性多肽。病毒为多形性粒子,多呈椭圆形,直径80—200纳米,长丝状粒子直径80—100纳米,长1000纳米,这种形态的粒子多见于器官培养增殖的病毒。具有传染性的粘液接种于火鸡胚卵黄囊或鸡胚,经4—5次传代后,引起胚胎的死亡,但是病毒的滴度很低。然而,适应于胚胎或气管器官培养的病毒能够在鸡胚细胞、火鸡胚细胞、Vero细胞内生长,增殖的病毒滴度较高,并伴有合胞体形成的特征性细胞病变。【流行病学】本病常见于4—7周龄的商品肉鸡,也见于成年蛋鸡,传播迅速,2日内可波及全场各群。根据饲养管理和治疗情况的不同,发病率一般为10%—50%,病死率1%—20%不等,病程为10—14天。最近的研究和现场观察证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或其他尚未鉴定的病原所引起的免疫抑制,能使鸡对鼻气管炎病毒的易感性升高,进而削弱鸡体对大肠杆菌和其它细菌的抵抗力。某些地方肿头综合征的发生具有季节性,表明恶劣的环境应激在本病的发生上有某种作用。不正确地接种呼吸道病活毒疫苗,过于频繁地接种或喷雾免疫接种不当,均可诱发肿头综合征。【症状】肉鸡肿头综合征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和育成鸡,主要侵害呼吸道。表现为喘鸣、咳嗽、眼鼻流出分泌物,并伴有结膜,鼻窦和眶下窦及面部肿胀。产蛋鸡发病时死亡率较低。大多数肉用种鸡的发病日龄为30周龄左右或30周龄以上,其特征为产蛋量或多或少下降,以及数量不一的病鸡出现斜颈、定向障碍和精神沉郁等神经症状。约有10%的精神沉郁的病鸡在48小时内出现脸部明显浮肿,肿胀从眼眶周围扩展到整个头部,并可向下漫延到下颌间的肉髯。病鸡用爪搔抓脸部和将头在肩部磨擦,羽毛被眼、鼻和耳的分泌物所污染,粪便可能出现恶臭气味。【病理变化】急性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可见卵黄和蛋壳碎片。头部周围皮下组织充满胶冻状渗出物或化脓,在一些严重病例中,还出现肉髯的发绀和肿胀。颅骨气腔中充满干酪样物质;中耳感染,鼻甲骨粘膜和泪腺淤血和有点状出血,眼结膜发炎,有时可见角膜溃疡。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鼻粘膜上皮细胞变平,纤毛逐渐消失,上皮下层出血,淋巴细胞增生,面部病变部位异嗜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具有神经症状的鸡,还可见到脑脊髓膜炎。【诊断】〖HT〗根据以眼睛周围为中心的整个头部肿胀,皮下水肿、胶状浸润、干酪样渗出物。肉仔鸡短时间集中发病和死亡,种鸡产蛋率降低等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1.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从感染鸡的气管、肺脏和其它内脏器官均可分离到病毒。但含毒量最多的是鼻腔分泌物和从窦刮下的组织。分离的步骤为:取发病初期的鼻腔分泌物/渗出物和窦组织悬液1份,放入4份含有抗生素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置于室温1—2小时,5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上清液用450纳米滤器过滤,然后接种于6—7日龄SPF鸡胚的卵黄囊内。对感染后10天的尿囊羊膜液或气管器官培养物7天后的上清液应该进行盲传。病毒引起胚胎生长停滞,经过4—5次传代后可引起胚胎死亡。气管器官培养中的病毒经过2—3次传代可导致上皮纤毛停止运动。导致胚胎死亡或引起迅速的纤毛停止运动已适应的病毒,其滴度仍然很低。在此阶段病毒能够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中生长,病毒经进一步传代后,具有产生完全细胞病变的能力。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病毒,其滴度较高,可用抗血清对纤毛停止运动抑制作用的中和试验来鉴定病毒。2.血清学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可用于肺病毒抗体的检查,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检查禽肺病毒最常用的方法。【防制】舍内过量的氨气和尘埃可加重本病,因此良好的通风,干洁的垫料和低密度饲养,结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细菌继发感染是降低本病严重性的重要措施。可选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拌料,连用7—8天。在全进全出制的饲养管理中,当感染鸡清群后,进行禽舍的彻底清扫和消毒,可有效地阻断本病在两群间的传播机会。像预防其他疾病一样,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有助于肿头综合征的预防。现正在研制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以预防肿头综合征,有些已成为商品,试验表明对种火鸡和鸡能提供保护作用,可防止同样病毒攻击所产生的病变。Morley(1984)应用经传代鸡胚50代而致弱的1株弱毒给1日龄肉鸡滴眼,能使接种鸡抵抗4周龄时的同种病毒的攻击。南非正是在大量使用此疫苗后1年,SHS已很少发生。另外,应用ND、IB、EDS—76及SHS四联灭活苗,能更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投稿人:中国农业大学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