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发生口腔炎如何防治

兔口腔炎的特点为口腔黏膜发生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常伴有剧烈疼痛,较轻者间歇发生,重者可连续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仔兔的生长发育。若有继发感染,可造成大批死亡。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发病对象为1~3月龄幼兔,主要是消化道感染所引起。饲料不足、营养不全、饲养管理不当、喂给发霉变质饲料、气候骤变、仔兔感冒等都可诱发本病发生。患病兔潜伏期3~4天,发病初期口腔黏膜潮红、充血,唇、舌和口腔黏膜上出现一层白色的小结节和小水泡,不久破溃为溃疡,有恶臭的唾液顺口角流出,使嘴、颈、胸部被毛被唾液粘湿,由于流涎过多,水分散失,可导致兔脱水和诱发全身症状,如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到40~41℃,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消瘦、衰弱等,约5~8天死亡。剖检可见舌、唇、口腔黏膜发炎,有溃疡,唾液腺肿大发红,胃内常有不少黏稠的液体,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防治措施: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不喂坚硬、带刺和霉烂饲料,注意环境消毒;发现流涎严重的兔,应及早治疗,隔离观察,并对兔舍、器具用1%~2%烧碱溶液或用火焰喷灯进行彻底消毒。治疗可先选用2%硼酸水、2%明矾水、0.1%高锰酸钾水冲洗口腔,然后撒上冰硼酸、黄茶粉或7份明矾加3份白糖的混合粉,每日2~3次,撒药后半小时内不饮水。据报道,采用云南白药治疗,可获良好疗效,方法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口腔,洗干净后,把适量云南白药涂于口腔病变部位,每日2次,连用3~5天。对有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的重病兔,可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维生素B,注射液及口服补液盐疗法,效果较佳。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