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谨防兔球虫病

兔球虫病是家兔中最常见而且危害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发生于温暖潮湿季节。4个月龄以内的幼兔由于对球虫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其感染率和病死率很高,达80%以上。而发病耐过的兔,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以致降低饲料报酬,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病状与病变 病兔食欲骤减,精神沉郁。眼鼻分泌物增加,唾液增多令口腔周围的被毛湿润: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泻症状一般在夏季饲喂青饲料较多时较为常见;病兔尿频常呈排尿姿势,后肢和肛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发病后期的幼兔表现消瘦并出现神经症状,头后仰,四肢抽搐,尖叫,最后衰竭而死。剖检可见肝脏高度肿大,肝表面和肝实质内有数量不等、形状不定、大小不一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的脓样结节坏死灶。肠腔充满气体,肠壁增厚,肠粘膜潮红肿胀,有点状出血。而慢性病兔则呈肝脏过硬,体积缩小,肠壁肥厚,在盲肠常见有黄白色细小硬结节。  防治方法 1、预防:采用棚养或笼养的饲养方法,兔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对兔笼和饲槽等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采用兔用全价饲料,以提高抗病力。不能用鸡、、猪饲料等代替兔饲料,因为这些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兔群一旦感染球虫病,会加重病情,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在暴发球虫病时,应减少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选作种用的公母兔必须经过多次粪便检查,确认非球虫患病者方可留作种用。合理安排母兔繁殖季节,尽量避免幼兔在梅雨季节断奶。断奶后应与成年兔分开饲养。兔场的工作人员在清扫粪便和接触病兔后需经洗手消毒后方可饲喂幼兔。同时严禁在兔舍内剖检死兔,以防止病原抗散。2、治疗: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抗球虫药有多种,但由于球虫容易产生抗药性,往往造成疗效不明显,各场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上情况,选用药物,及时停用抗药性严重药物,采用穿梭用药、轮换用药以及联合用药的方法,以提高药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可减少球虫病的发生与流行。以下几种抗球虫药供参考选择使用。球净:按最终浓度125×10—6混入饲料;地克珠利:按最终浓度1×10—6混入饲料;马杜拉霉素:按最终浓度5×10—6混入饲料;盐霉素:按最终浓度60×10—6混入饲料;球得灵:按最终浓度125×10—6混入饲料;盐酸氯苯胍:按最终浓度33×10—6混入饲料。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