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球虫病兔球虫病是肉兔寄生虫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原虫病。依据球虫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球虫病和肠球虫病两种,但以混合感染最为常见。[病原]文献上记载的家兔球虫有16种据我国各地调查报道的有12余种,除兔艾美耳球虫寄生于肝胆管上皮细胞内引起肝型球虫病外,其余的均寄生在肠管上皮细胞引起肠型球虫病。[生活史]兔球虫为直接发育,无中间宿主,其生活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无性生殖阶段:形成孢子的卵囊随
饲料及饮水被动物吞食,进入动物肠管后,孢子体脱卵囊而出,钻入上皮细胞,形成圆形的裂殖体,裂殖体再以裂殖体增殖的方式分裂形成许多裂殖虫(裂殖子),被寄生的上皮细胞遭到破坏,虫体逸出,钻入新的上皮细胞形成裂殖体裂殖虫;如此反复多次裂体繁殖,形成配子体,进入有性繁殖阶段。有性生殖阶段:在上皮细胞内形成的配子体,以配子生殖法形成雌性细胞(大配子)和雄性细胞(小配子),雌雄两性细胞结合成合子,合子周围迅速形成一层被膜,即为卵囊。卵囊由上皮细胞进入肠管内,随粪便排出体外。家兔吞食了散布在土壤、地面上的饲料和饮水等外界环境中的感染性卵囊后,感染性卵囊受到十二指肠液和胰液的刺激及肠蠕动的
机械作用,子孢子便由孢子囊有栓塞的一端逸出至卵囊内,再从卵膜孔处钻出,或卵囊壁破裂而逸出。释放出的子孢子迅速侵入肠壁或胆管上皮细胞,变为圆形的裂殖体,重新开始其在宿主体内的生殖。[流行病学]本病分布极广,多发生在温暖、潮湿、多雨的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各年龄、各品种兔都有易感性,但断乳后至1个月龄的幼兔最易受到感染,死亡率也高,成年兔被感染后发病轻微,往往呈“亚临床症状”,但成为传染源,易传染给仔兔。新排出的卵囊在温度为12C,湿度为55C,氧气充足的外界环境中,经过10天即发育成感染性卵囊,该卵囊对化学药品和低温的抵抗力较强,但遇到干燥和高温环境容易死亡,在2C热水中经3秒钟或在沸水中均被杀死,紫外线对球虫的各发育阶段也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健康兔吞食了由病兔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随之将球虫卵囊带入体内而引起感染;苍蝇、蟑螂以及人的手、脚和一切用具等沾污了卵囊也是传染的来源之一;病愈康复兔以及感染过球虫病的成年兔都是长期带虫者,经常排出球虫卵囊污染环境,成为传播本病的主要来源;此外,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如日粮营养水平低,饲料中维生素不足,兔舍拥挤、潮湿,清洁卫生工作差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症状]兔球虫病的症状,随着动物年龄、生理状况、球虫种类、感染强度及饲养管理情况而不同。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病程6天,动物常常死亡;亚急性,病程3周;慢性,病程3月。按球虫寄生部位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临床所见多为混合型。肠型:一般表现急性经过,有时不表现任何症状而很快死亡。多发生于12日龄兔,患兔突然侧身倒下,颈背及两后肢强直痉挛,头向后仰,频频惨叫而死;耐过不死的病兔转为慢性,表现食欲不振,腹围增大,拱背,下痢,肛门周围沾污稀粪,病程5天,常消瘦、贫血。肝型:急性病例常发生于10日龄幼兔,临床上常见不到任何症状,四肢痉挛而死亡。肝型慢性经过多见成年兔,患兔被毛脆而无光泽,易脱落;眼球发紫,结膜苍白,黏膜黄染;肝脏肿大,肝区触仍疼痛;一旦下痢,病兔很快消瘦死亡。病程长达13个月。混合型:多发生于老兔场,具有肠型和肝型两种临床症状表现。患兔呈进行性消瘦,贫血,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排尿频繁或常作排尿姿势,尿液黄色、混浊,一般愈后不良。[病理变化]一般可见尸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肠球虫病患兔,胃肠臌气,黏膜充血发炎;慢性病例的肠黏膜呈灰色,盲肠,尤其是蚓突部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结节,有的有化脓性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膀胱积尿,色黄混浊,黏膜脱落。肝球虫患兔,腹腔积水,肝脏肿大,肝表面及实质内有许多米粒到黄豆大的白色或淡黄色结节性病灶(俗称球虫斑),内有黄脓汁,镜检可见大量球虫卵囊,日久则变为粉粒样钙化物。病程较长者的胆管周围和小叶间部分结蒂组织增生,肝细胞萎缩,肝脏容积缩小,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色暗,内含大量崩解的上皮细胞。混合型患兔,剖检时可见上述两种球虫病病变,且较为严重。[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球虫卵囊检查的结果进行确诊。检查粪便中的球虫卵囊,可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作涂片镜检,亦可用肠黏膜刮取物,肝脏病灶部刮取物及胆汁等制作涂片、镜检,均可见大量的卵囊、裂殖体和裂殖子等。急性病例,粪便中不排出卵囊,可用胆囊渗出物或胆汁作涂片、镜检。饱和盐水漂浮法:基本原理是采用比卵囊比重高的溶液,使卵囊上浮于液体表层。操作过程如下:(1)制备饱和食盐溶液。在1000毫升沸水中,加入400克食盐,充分搅拌、溶化,再用纱布或脱脂棉过滤,冷却后使用。(2)取新鲜兔粪6克,置于容量为150毫升烧杯中,加入少量饱和食盐溶液搅拌溶解后,再加饱和食盐水(盐水总量约为粪量的10倍)搅匀。(3)用双层纱布或60孔网筛,将上述粪液过滤到另一个烧杯内,弃去粪渣。(4)将滤液静置33分钟后,卵囊浮在液面上,再用直径65厘米的小铁丝圈平着接触液面,沾取一层水膜,抖落到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镜检。[防治]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1)养兔场应建于高燥向阳处,保证兔舍通风向阳,保持干燥。(2)保持兔舍环境清洁卫生。每天清扫兔场、粪便;饲槽、饮水器及草架应设置在兔笼外,防止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笼底板的网眼应便于粪尿的排出;消灭球虫卵囊的机械性传播者(鼠类、蝇类、害虫);经常刷洗饲槽、饮水器等;兔舍、用具等定期消毒。(3)幼兔与成年兔分开饲养,断奶仔兔及早隔离,以免传染幼兔。(4)日粮配合应营养全面,给予糖类饲料,添加维生素和盐类,以增强兔体的抵抗力,减少球虫病的发生。同时可添加适当的抗球虫药预防该病的发生。(5)发现球虫病兔应及时隔离、治疗,对尸体和内脏要深埋或焚烧。(6)由于球虫对药物易产生抗药性,因此药虫病的防治需将下述抗球虫药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1.梅雨期间可用氯苯胍53毫克,呋喃唑酮(痢特灵),每千克饲料52毫克,磺胺二甲嘧啶,拌料饲喂,交替使用各一周,可预防本病发生,治疗量各加倍。磺胺氯吡嗪,按每天每千克体重服药2毫克,连用2天,必要时停药一周后再用2天,或按加入饲料,加入饮水,连续喂饮2个月,预防效果均好。复方磺胺甲氧吡嗪2每片含3毫升,3毫克,成兔每次2-3片,幼兔2-3片,仔兔2-3片,每天一次,连服5天,疗效显著。2.磺胺二甲氧嘧啶用于预防,可按每天每千克体重服药2毫克量,连用6天,停药2天后再用3天,在2个月内可反复应用三个疗程。若用于治疗,按第一天每千克体重30毫克,第35天改为20毫克。或者与二甲氧苄氨嘧啶按32的比例混合成复方合剂,每千克饲料内添加60克,连喂3天;或每20毫升饮水添加3毫克,连饮1天,治疗效果均好。3.磺胺二甲嘧啶用于预防,连续喂饮3周。治疗,连用一周,必要时停药一周后再用一周,或按每千克体重每天停药一周后再用-天。磺胺喹腗啉按,加入饮水,连用1周,可预防球虫病。周效磺胺按每千克体重每天2毫克,连用2天,也可治疗球虫病。球虫灵可按每天每千克体重3毫克,每天3次,连用天,防止球虫病暴发。球痢灵(硝苯酰胺)主要作用于二代繁殖体,按3毫克6千克或23,拌料,连喂天.莫能菌素按每千克饲料20毫克混饲;可控制该病的发生。此外,盐霉素3毫克料混饲,有防治作用。4.在精饲料中加洋葱、大葱、大蒜也有预防球虫病的作用。2中药亦有预防和治疗本病的作用,下面几个中药配方,供参考。四黄散:黄连、黄柏各3克,黄芩11克,大黄2克,甘草3克,共研末,每天3次,3克3次,连服25天。未愈可连服。球虫九味散:白僵蚕3克,生大黄、桃仁泥、土鳖虫各2克,生白术、桂枝、白茯芩、泽泻,猪苓各2克研末,每天3次,3克1次,病初效果显著。雷公藤注射液(别名火虫针)2毫升3千克(极量51毫升)静脉注射,隔1天重复一次。此药毒性大,仔兔和临产兔不宜用。2、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体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病原]病原是龚地弓形虫,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形态。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人、兔、鼠等中间宿主体内;袭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只出现在终末宿主(
猫)体内。引起家兔发病的有两种类型:增殖型即滋养体,出现于病的急性期;包囊型多发生在慢性或隐性阶段。(1)滋养体又称速殖子,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外,主要见于急性病例。其形态呈新月形、香蕉形或弓形,长2微米,宽%微米,一端稍尖,一端钝圆,核偏于钝圆的一端;经姬氏液或瑞氏液染色后,胞浆呈蓝色,核染成紫红色;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等有核细胞内还可见到正在繁殖的虫体。(2)包囊型包囊又称组织囊,出现在慢性病例或无症状病例。通常呈卵圆形,囊内含有数个至数千个慢殖子,慢殖子的形态与滋养体相似。包囊主要寄生在脑、视网膜、骨骼肌、心肌以及肺、肝、肾等处,直径可达53微米,可在宿主体内寄生数月、数年。(3)裂殖体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生殖,一个裂殖体可发育成许多裂殖子。(4)配子体是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虫体,有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两种,小配子体色淡,核疏松,后期分裂成许多小配子(雄性);大配子体核致密较小,形成一个大配子(雌性)。(5)卵囊呈卵圆形,有双层囊壁;每个卵囊内形成3个卵圆形的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个长形弯曲的子孢子。卵囊随猫粪排到体外。[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也是人兽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猫感染后1%周内即开始排出卵囊,一昼夜可排出卵囊13万-23万个,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经1天(或更长的时间)即发育为内含孢子囊和子孢子的感染性孢子化卵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