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阴雨连绵,气候潮湿,是各种牲畜疾病,特别是一些烈性传染病的高发流行季节。在养兔业方面,兔瘟危害甚大。 兔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各品种的兔都极易感染,但仅2月龄以上的兔发病,乳兔和不满2月龄的小兔一般不发病。此病多在早春至初夏流行,呈爆发,来势凶猛,传播迅速,常在2~3天内波及全群,发病率很高,致死率几乎100%,故为毁灭性流行。 (一)临床症状 1.最急性型:突然死亡,死前无明显症状,有的在吃草时突然发作,表现为狂躁不安,打圈,无意识跳跃,有的嘶叫几声,几秒钟后即角弓反张,四肢伸直而死亡。典型病例可见鼻孔或肛门流出鲜血。 2.急性型: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身体迅速消瘦,饮水量大,体温在41℃以上。12~48小时后,突然出现兴奋,挣扎,狂奔,嘴咬笼架,前肢伏地,后肢支起,屙干粪和粘液团或腹泻,可视粘膜和皮肤紫绀,全身颤抖,侧卧,四肢不断作划船动作,部分兔头扭向一侧,最后惨叫死亡。病期只几个小时到1天,个别拖至2~3天。 3.慢性型:大多数发生在3月龄以上的长毛兔。患兔精神萎顿,食欲减少,短时间内明显消瘦,有1~2天绝食,大量饮水,体温41℃左右,潜伏期和病程均较长,部分患兔可逐渐病解康复。 (二)兔瘟防治 兔瘟发生后,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磺胺药物都是无效的。必须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 1.兔场要建立防疫制度,严禁兔商进入兔房,不到疫区购买种兔,新购兔要隔离观察至少半个月才能混群。 2.注射兔瘟疫苗,目前我国预防兔瘟新药——兔瘟强毒灭活苗对兔瘟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每只兔颈部皮下或腿部肌肉注射1毫升,一般在注射后4~6小时即产生免疫力。保护率100%,免疫期6个月可以预防兔瘟病的发生。 3.发生疫情后,应紧急治疗,颈部皮下注射抗兔瘟病血清,同时在皮下或肌肉注射中药“田基黄”或“板兰根”或“复方大青叶”等注射液1~2毫升。对体质虚弱或多天不吃的病兔可同时耳静脉缓慢注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盐水20~30毫升混入维生素C2~5毫升和维生素B12~5毫升;伴有下痢的,加入庆大霉素2~5万单位,每天1~2次,治愈为止。 4.病兔、死兔要深埋或烧毁,绝不可乱扔,更不可在河流中冲洗,防止扩大污染。兔舍、兔笼定期清扫消毒,发生兔瘟后应用过氧乙酸彻底消毒。未经消毒的兔舍、兔笼不能让健康兔进入,以免造成新的病毒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