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皮肤霉菌病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皮肤。最常见的病原是须发癣菌和小孢霉菌。 1.流行特点本病可通过与病兔相互接触传染,也可由各种用具和人员间接传播。兔体营养不良、兔舍卫生条件差、采光和通风不良以及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兔易生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各品种兔易感,幼龄兔比成年兔更易感。家兔发病后直接影响皮毛的生长与质量。 2.症状霉菌主要生存于皮肤角质层,一般不侵入真皮层,但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可引起真皮充血、水肿、发生炎症。皮肤霉菌感染通常起始于兔的头部或其附近,病变部位搔痒,继而传播到肢端、腹部和其他部位。患部以圆形、突起、带灰色或黄色痂皮为特征,3周左右痂皮脱落,可出现硬块和浅表溃疡,造成毛根和毛囊的破坏。病变部位及其周围常发生不规则的块状或圆形兔毛脱落或断毛,呈痂皮样外观,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通常根据患部癣斑的外形特征分为轮状秃毛癣、斑状秃毛癣和水泡性结痂性秃毛癣。癣斑具有分明的界限,其上有残毛。 3.防治本病可传染给人,尤其是儿童,故接触病兔者应采取防护措施。 (1)患部先清除残毛、痂皮等涂以皮癣康软膏、2%益康唑软膏、克霉唑软膏等,一日2次。皮肤表现健康后,继续用药7~10天。 (2)每千克
饲料中添加l克皮康宁,连喂半月。克霉唑片,每兔0.25克,一日2次,连喂半月。 (3)兔舍用兔霉净或百毒杀等喷雾消毒,笼具等用火焰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