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Of tropical fish)
该病主要危害热带鱼及其他鱼类,造成患病鱼类大批死亡。病后残存的鱼可数年以至终生成为带病毒者。该病是我国鱼类口岸检疫的第一类检疫对象。
[病因]由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引起。可经过卵而进行垂直传播,也可随病鱼的粪、尿、性腺分泌物而排入水中,进行水平传播。经鳃及口而感染。此外,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寄生吸虫也可能是其传播者,水和空气都可能是传播的媒介。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外观正常,可突然发生螺旋样的回旋和狂奔状的游动,病情加剧后,鱼体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部及鳍基部充血,鳃呈淡红色,消化道内通常没有食物,肠道出现炎症,胰脏坏死。
[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危害6月龄以内的小鱼,一般健康鱼感染后6~10日出现症状。潜伏期的长短与鱼种大小、水温高低等有关,鱼种越大,潜伏期越长;温度越高,潜伏期越短。对于热带鱼,发病后死亡率有时可达90%以上,鱼越小死亡率越高。
[预防]①不将带有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的鱼苗、苗种及成鱼购入或售出。②发现疫情时要进行彻底消毒,病鱼必须销毁。
[治疗]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应注意预防和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