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鳖红脖子病
主要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危害品种:鳖。
防治适期:3~11月。
识别特征:(1)颈部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甲出现红斑。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2)病鳖口腔、食管、胃、肠黏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出血。(3)肝、脾肿大。
防治方法:(1)病原菌对氟苯尼考、链霉素、四环素等较敏感。(2)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1克/立方米)。(3)注射灭活菌苗,免疫期可达9个月。(2)腹腔注射硫酸链霉素(20万国际单位/公斤)等。(5)用磺胺间甲氧嘧啶、土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拌料投喂,用量为20~50毫克/公斤。(6)用有益微生物等水质改良剂调控水质。
二、鳖出血病
主要病原:细菌或病毒等。
危害品种:鳖。
防治适期:6~9月。
别特征:(1)腹甲出现血点或血斑,咽喉内壁严重出血,肠出血和肠黏膜损坏明显。(2)肾、肝等也可见到出血性病变。
防治方法:(1)预防为主,注射疫苗免疫。用有益微生物等水质改良剂调控水质。(2)发现病鳖及时隔离。(3)大黄、黄连全池泼洒,用量:大黄为1克/立方米,黄连为2克/立方米。(4)全池泼洒表面活性剂,或聚维酮碘等。(5)口服药方:毛排钱草3克、吉祥草5克、化血胆10克、长叶紫珠30克、补血草36克、侧柏叶4克、化香树果20克、乌蔹莓25克、鱼鳖金星25克、仙鹤草10克、地芩25克、水龙胆草25克。混合煎水,送服,每天2次,每只每次10~2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