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要想取得鹌鹑的养殖成功除了做好饲养管理的几个方面还不够,再加上完善的疾病防治措施,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将鹌鹑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病   各龄期的鹌鹑都可感染发病,产蛋鹑发病较重。防治方法:多种抗生素对本病都有防治作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连用3~5天(对重病不饮者要进行人工灌服),并在饲料中增加蛋鸡康佳的添加量。2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败,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各龄期的鹌鹑都易感染,但育成鹑和产蛋鹑更易感染。防治方法:可采用圣世菌清/肠健等抗生素预防或治疗,1日1次,连用3~5天,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待鹑群康复后,应及时接种疫苗。3脱肛  脱肛多发生于早产或产蛋率高及经常便秘的鹌鹑。病鹑肛门外翻,周围绒毛湿润,肛门收缩无力。随病程的延长,肛门脱出会越来越严重,久之形成溃疡、坏死。有时甚至被其它蛋鹑啄食,引起死亡。防治方法:消除各种诱因,改善饲养管理;立即隔离病鹑,对患处进行清洗;托送复位,外涂消炎膏,内服缓泻剂;病重者可淘汰。防止输卵管炎的发生,使用抗生素饮水,每月一次。严格控制鹌鹑开产时间,一般在35日龄以后开产,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4难产  初产鹑常因蛋大或横位而导致难产,甚至突然死亡。防治方法:增加运动,加强营养。若因输卵管脂质过少而引起难产,可灌服少量润滑油,然后按摩腹部进行助产;若因衰弱或无力而引起难产,可服红糖水或益母草煎剂。如上述方法无效,可用手指在腹外压迫,使蛋破碎后自然排出,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生殖腔。5鹌鹑白痢  白痢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病鹑虚弱,怕冷聚堆,闭目垂头,两腿叉开,双翅下垂,食欲大减,拉白色稀粪,常粘附肛门周围。  防治:病鹑应全部捕杀。链霉素按0.05%饮水投服或氟苯尼考或头孢菌素或磷霉素,连用3~5天;发病率很高的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相结合。6鹌鹑新城疫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死亡,病死鹌鹑全身皮肤呈暗红色,排黄白或黄绿色稀粪,倒提时口腔内流出大量粘液,呼吸道症状。  病理剖检 喉头、气管内有透明分泌物,气管环充血,肺淤血,腺胃乳头出血,挤压有脓性分泌物,十二指肠粘膜点状出血,直肠有条纹状出血,心冠脂肪有针尖大的出血点。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鹌鹑舍内混养其它家禽,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以提高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地面、墙壁用4%烧碱溶液反复消毒,淘汰已经发病、体弱的鹌鹑。治疗使用干扰素或核糖核酸,同时配合利巴韦林或抗病毒中药,添加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7鹌鹑球虫病鹌鹑球虫病是危害幼鹑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近年成鹑的发病率也很高,对产蛋率影响也比较大,尤以2~10周龄的鹌鹑最易感染。  平养鹌鹑的感染机会多于笼养鹌鹑,若发现病情较晚或治疗不当,常会引起大批死亡。  球虫大多寄生在鹌鹑小肠,以前段小肠为多;寄生在盲肠和直肠较少,以盲肠球虫致病力最强。  症状  鹌鹑球虫病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病鹑精神萎顿,羽毛蓬松,呆立一角,食欲减退,肛门周围羽毛被带血稀便污染,两翅下垂,饮欲增加,消瘦贫血。  感染此病的鹌鹑排出棕红色便,病后期发生痉挛并进入昏迷状态,很快死亡。  慢性型多见于2月龄后的成年鹑,症状较轻,病程较长,可达数周到数月。  病鹑逐渐消瘦,足翅常发生轻瘫,产蛋较少,间歇性下痢,但死亡率不高。  治疗  治疗球虫病药物很多,常用的有:磺胺类、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抗球虫中药等等,效果均很好。  预防  搞好幼鹑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保持适当的舍温和光照,通风良好,饲养密度适中,供应充足的维生素A;用药预防或治疗时,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和提高药效,应交替使用多种有效药物;一旦发现病鹑,要采取隔离治疗,并做好消毒工作。8鹌鹑溃疡性肠炎  溃疡性肠炎是由鹌鹑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该病虽不像一些病毒性传染病那样严重危害养禽场,但每年在部分鹑场也常有发生,给这些养鹑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临床症状  病鹑食欲不振,排白色稀粪,严重时排绿色或褐色稀粪,精神委顿,羽毛粗乱无光泽。慢性患鹑异常消瘦,胸肌明显萎缩。病程在7天左右。  剖检病变  病变主要在肠道和肝脏。肠壁有明显的出血点,特别是十二指肠、盲肠上有灰黄色的坏死灶,慢性病变者可从肠壁的浆膜面也能看到边缘出血的黄色溃疡灶。溃疡呈凸起的圆形,有时形成大的固膜性坏死斑块,溃疡有时可达黏膜深层。盲肠壁上的溃疡可形成中心凹陷的病灶,内中充满深灰色的物质。  肝脏的病灶最具有特征性:从一种淡黄色的斑纹至形成大小不一的黄色坏死区,有些肝脏病变则为散在性的灰色或黄色坏死灶。有些养殖户往往把肝脏的坏死和盲肠的溃疡误诊为盲肠肝炎。  治疗  清除垫料和粪便,同时对场地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在饲料中加入0.04%的甲砜霉素原粉及0.05%的维生素C,连续喂服3~4天,一般1~3天后不再有病鹑死亡,3天后均能痊愈。  溃疡性肠炎在临床诊断中往往与盲肠肝炎、鸡球虫病、鸡白痢杆菌病及禽副伤寒相混淆,应予鉴别诊断:  ①溃疡性肠炎是由鹌鹑梭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以拉白色、绿色或褐色稀粪为特征。而鸡白痢杆菌病、禽副伤寒则为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盲肠肝炎、鸡球虫病则分别是由滴虫、球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盲肠肝炎以拉硫黄色的稀粪为特征,球虫病则以拉血色稀粪或带有黏液的粪便为主;  ②溃疡性肠炎,肝脏形成大小不一的黄色坏死区及盲肠壁上的中心凹陷溃疡灶,是最具特征性的病理变化。鸡白痢杆菌病及副伤寒,则肝脏肿大有出血条纹或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盲肠扩张,肠腔中有淡黄色的干酪样物堵塞。鸡球虫病,则肝脏无病变,盲肠肿大几倍,呈棕红色,肠壁增厚发炎,内容物为血液或血凝块或黄白色混有血液的干酪样物质。鸡盲肠肝炎,肝脏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中心微凹、边缘隆起的溃疡灶,溃疡处呈淡黄色或浅绿色,盲肠肿大,内有干酪样栓子,栓子断面外层为淡黄色,里面呈黑紫色;  ③发病时间,溃疡性肠炎常发生于4~12周龄的鸡,而副伤寒及急性败血型的白痢杆菌病则多见于1月龄内的雏鸡;  ④溃疡性肠炎有时和鸡球虫病同时发生,在所发生的病例中,就有两病同时发生的情况,因此应同时治疗两病。9鹌鹑H9亚型禽流感  成年产蛋鹑以产蛋下降、下痢、少数神经症状和大量死亡为特征。  临床症状  病鹑精神委靡、羽毛松乱,部分病鹑眼、鼻有分泌物,泄殖腔四周有粪便污染,严重者站立不稳,卧于笼侧,并见到头颈“S”状弯曲,两腿劈叉状的典型神经症状,有较多灰白色稀粪。  剖检病变  气管内有少量黏液,肺充血,肝脏轻微肿大,脾脏肿大、充血,肾脏严重肿大、充血;腺胃乳头肿大、出血,部分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小肠黏膜充血、出血,严重者黏膜脱落;其他变化不明显。  防治  无特效疗法,疫苗免疫接种效果较好。发病时治疗使用干扰素3倍量,连用两天,同时使用金刚烷胺+黄芪多糖+头孢菌素/氟苯尼考/氧氟沙星+解热药饮水,荆防败毒散拌料。10鹌鹑慢性呼吸道病  鹌鹑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于气候突变而引起的,多发于中鹑或成鹑,传播迅速,常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病鹑表现为流泪,流鼻涕,严重者出现眶下窦发炎而导致眼睑、面部肿胀。  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 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防止气温突变造成的严重影响,及时进行笼舍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鹌鹑的抗病能力。严防蔓延,发现病鹑,要立即清出笼舍进行隔离治疗,但最好是宰杀焚烧处理,以防止蔓延全群。  治疗方法 病鹑每天使用泰乐菌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同时使用头孢菌素/氟苯尼考/喹诺酮类抗生素防止大肠杆菌继发感染。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