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狐的巴氏杆菌病

狐的巴氏杆菌病,又名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特征。常呈地方性流行,给狐饲养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1)临床症状 各种年龄的狐均可感染本病,但以幼龄狐最易感染。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秋季多发。
         本病多呈急性经过,一般病程为12小时到2~3天,有的达5~6天。超急性经过的病例往往不见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型多表现突然发病,食欲不振,精神沉郁,鼻头干燥。有时呕吐和下痢,稀便中常混有血液和黏液。有的出现神经症状、痉挛和不自觉的咀嚼运动,常在抽搐过程中死亡。
         (2)病理变化
         出血性变化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心包增厚,冠状沟、心内膜有出血点。肺充血、水肿,有出血点、出血斑,严重者发生坏死和肝变,切面呈大理石样。气管黏膜出血,毛细血管充血,严重者气管内有凝血块。胸膜有点状出血,胸腔积有浆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边缘淤血,有散在出血性梗死。肾脏表面凹凸不平,皮质充血或有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胃、肠黏膜出血、充血、脱落。
         (3)防治方法
         (A)治疗:对病狐进行隔离治疗,用抗出血性败血病单价或多价血清5~30毫升,每日皮下注射1次,连用2~3天;或青霉素15万~40万单位,链霉素2~10毫克,每日肌肉注射2~3次,连续3~5天;或卡那霉素5~25毫克,每日肌肉注射2次,同时用复方新诺明0.2~0.5克,混于饲料,每日2次,连续5~7天。发生本病后,立即停喂可疑肉类饲料,妥善处理病狐粪便和尸体,进行彻底消毒。(B)预防:禁止其他畜禽进入狐场。严格检查肉类饲料,特别是禽类副产品,剔除巴氏杆菌污染的饲料;对可疑饲料需煮熟后再喂。被污染狐场的狐每年用巴氏杆菌疫苗免疫预防。平时,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