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畜禽稻曲菌毒素中毒

 

我乡1 914头(只)畜禽以腹泻、下痢、发热、流涎、呕吐、中枢神经兴奋或麻痹,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呈散发,用一般抗菌素等西药治疗,疗效甚差,常因严重脱水衰竭而死亡,死亡率达71.2%。为了查清病原和死亡原因,提高治愈率,我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动物试验,死亡动物胃内容物及可疑饲料理化检测,确诊为稻曲菌毒素中毒,并探索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案,采用中草药结合抗真菌等西药治疗,治愈率达95.8%。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症状
精神萎靡不振,步态僵硬,行走摇摆,食欲减少或停止,日渐消瘦,腹泻,下痢,流涎,呕吐,呼吸急促,中枢神经兴奋或麻痹,头部及四肢肌肉痉挛,渴欲增加。家畜体温升高到40.5~41.5 ℃,腹痛,磨牙,四肢刨地,拱背,肚腹蜷缩,伏卧地四肢伸直,家禽张口呼吸,细听可闻气管罗音,喜卧怕冷,羽毛松乱,翅下垂,眼睑肿胀。尿短黄,结膜黄染,贫血。
2 病理解剖
胃肠黏膜出血,肺脏、脾脏出血,肝脏肿大,淋巴结充血、水肿,心外膜及心内膜多有出血,胸腹腔有较多透明黄色液体,泌尿系统、脑膜脑皮质出血。
3 实验室检验
3.1 取患病动物血液,接种健康动物,未发病。
3.2 取严重感染稻曲病的谷或糠饲喂健康动物2~3天,即出现与病畜相同的症状,经治疗与停喂感染稻曲病的谷或糠后,能及时治愈,如继续饲喂该类饲料,又复发。 
3.3 遂取死亡动物的胃内容物和感染稻曲病的饲料及时送贵州农学院作生物学检验,病原性曲菌定性和曲菌分离毒素检查均呈强阳性。
3.4 血液检查,红、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4 诊断
对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实验室检查、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确诊为稻曲菌毒素中毒。
5 治疗
杀菌清肠排毒,滋阴生津泻火,补液强心益气,调整胃肠机能。
5.1 中药: 黄连10~50 g, 穿心莲10~60 g, 白头翁10~120 g, 仙鹤草10~60 g, 石膏30~200 g, 知母10~60 g, 熟地黄10~60 g, 大黄10~90 g, 硫酸钠20 ~250 g, 滑石20~90 g,黄芪10~60 g, 陈皮10~60 g,甘草10~60 g。水煎候温, 加豆浆2 000~6 000 ml,〖KG*2〗白糖100~200 g,大蒜(捣烂)50~250 g,灌服,1剂天,分3~4次服完 。窍闭神昏者加菖蒲10~30 g;狂躁不安者加酸枣仁10~60 g;头部及四肢肌肉痉挛者加钩藤10~60 g。
5.2 西药:静脉注射5%复方氯化钠1 000~4 000 ml,10%葡萄糖1 000 ~4 000 ml,10%氯化钙20~100 ml, 安哪咖1~4 g, VC 1~4 g, VB61~5 g, VB120.4~2 mg, ATP 50~200 mg, 地塞米松5~20 mg, 人参注射液10~40 ml、 两性霉素B(开始用小剂量1 mgkg·天,逐渐增加到4 mgkg·天),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输液中辅加庆大霉素10~40万u或02%诺氟沙星50~500 ml,以上药物1次天。每天口服球红霉素2 000~4 000 ukg,分3次服。
5.3 家禽中毒重症者行嗉囊手术切开排毒, 再取上述中草药方剂最低量的十至十五分之一,用法同上。 每天口服球红霉素20~30 ukg, 分3次服。 口服补液盐半包(葡萄糖4.4 g,氯化钠0.7 g,氯化钾0.3 g,碳酸氢钠0.7 g),溶于300~1 000 ml凉开水中,让患病家禽分多次饮。
5.4 经2~3天治疗,肠道毒物基本排尽,可口服地芬诺酯(家畜5~20 mg,家禽0.5 mg)。中药方剂减去硫酸钠,加诃子(家畜10~35 g,家禽1~3 g)、白芍(家畜10~60 g,家禽1~3 g),一般经4~6天治疗,即获痊愈。
6 典型病例
例1 社学乡社学村吴某饲养的15只土鸭,每只体重约1.5 kg,发病不食。症见:病鸭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下痢,流涎,行走不稳,有的颈部肌肉痉挛。检查病鸭饲料均系发生严重稻曲病的谷子。诊为稻曲菌毒素中毒。采用上述治疗方法,除2 例病重者无效死亡外,其余均获痊愈。其中药治3天痊愈的4例,4天痊愈的7例, 5天痊愈的2例。
例2 社学乡桥联村黄透志饲喂的3头体重约50 kg的猪发病来诊。检查:病猪腹泻,流涎,呕吐,体温41.3 ℃以上,呼吸、心跳加快,颈部肌肉痉挛,口渴喜饮,行走步态不稳,有时发出尖叫声,转圈运动,磨牙,四肢创地,拱背,肚腹蜷缩,伏卧四肢伸直,尿短黄,结膜黄染。检查病猪饲料及饲喂情况发现,饲料呈墨绿色,系采用发生严重稻曲病的谷子加工粉碎直接生喂。诊为稻曲菌毒素中毒。用上方治疗,连用4 天,均获痊愈。
7 小结
7.1 近年来,随着过多施用氮肥和一些感病水稻品种的推广,加上水稻扬花孕穗期高温高湿天气持续较长,昼夜温差大,稻曲病发生呈上升趋势。
7.2 畜禽稻曲菌毒素中毒发生面广,而且体温升高,腹泻、下痢,呼吸加快,在临床上很有可能误诊为传染病,按常规方法使用抗菌素等治疗,往往疗效较差,贻误病情,愈后不良。
7.3 感染稻曲病的谷或糠,在喂畜禽之前,先用清水淘洗数次,后煮沸15 min,曲菌即可杀死。或采用酒曲或盐水发酵(比例为酒曲或盐水0.5 kg,谷或糖50 kg),也可达到消毒预防的目的。
7.4 春季播种时,用10%石灰水或0.1%强氯精溶液浸种36小时消毒。在水稻抽穗前10天和扬花期间,用农用井冈霉素和施稻灵喷药两次;收割水稻时,将稻曲病的稻谷用10%石灰水浸泡3~5小时后,再用清水洗净晒干贮藏。可减少稻曲病发生。
7.5 本病属饲料曲菌毒素中毒,大量毒物集中在胃肠内,治疗时,病初不能因腹泻下痢严重而过早重视止泻,相反还应使用泻剂,以加速毒物的排出。因此,早期及时补液,强心益气,纠正酸中毒,供给能量,调整胃肠机能,但腹泻停止后,应立即使用补液盐,以防出现高钠和高钾血症。
7.6 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蒜、两性霉素B、球红霉素对体内胃肠病原性曲菌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ATP不仅有改善机体代谢作用(主要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醣、核酸及核苷酸代谢和恢复心、肝脏功能),更重要的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人参注射液为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津之药,能增强神经活动和兴奋心脏,并有增加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等功能;地塞米松具有较强的抗炎抗毒素作用;地芬诺酯、诃子、白芍能抗胃肠液体分泌,减少胃肠蠕动,调整胃肠机能,有吸附、收敛、止泻、保护胃肠黏膜,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当腹泻停止后,应减少地芬诺酯用量或停止使用,以防副交感神经功能完全受阻而影响胃肠生理性蠕动和反刍的恢复。
7.7 本病是一种热性病,加之腹泻下痢严重,耗伤阴津过甚。因此治疗时,不可使用发汗解热的中西药物,而应重用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之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