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螨病
兔螨病又称兔疥癣,俗称生癞,是家兔常见、多发的寄生虫病。病原主要是疥螨和痒螨。螨从卵发育到成虫需要7~15天,中间经过卵-幼虫-稚虫-成虫四个阶段。成虫的寿命约4~6周。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秋、冬及初春季节多发。
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通过病兔与健康兔的直接接触感染,兔笼、用具等间接接触也能感染。该病具有高度侵袭性,少数兔患病后如未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会迅速感染整群。
2.症状螨病主要分为耳螨和体螨两类。耳螨常发生于家兔耳壳内面,病原是痒螨。始发于耳根处,先发生红肿,继而流渗出液,患部结成一层粗糙、增厚、麸样的黄色痂皮,进而引起耳壳肿胀、流液、痂皮愈积愈多,以致呈纸卷状塞满整个外耳道。螨在痂皮下生活、繁殖,患兔表现焦躁不安,兔经常摇头并用后肢抓耳部,食欲下降,精神不振,逐渐消瘦,最后死亡。
体螨的病原叫疥螨,多发于脚趾。感染部位的皮肤起初红肿、脱毛,渐变肥厚,多褶,继而龟裂,逐渐形成灰白色痂皮。由于患部奇痒,病兔经常用嘴啃咬脚趾,鼻端周围也易被感染,严重时身体其它部位也被感染。患部常因病兔趾抓、嘴啃或在兔笼锐边磨蹭止痒,以致皮肤抓伤、咬破、擦伤并发炎症。病兔因剧痒折磨饮食减少,消瘦、死亡。
3.防治预防本病,首先从引种把关抓起,从无本病的种兔场购买种兔。定期用杀螨类药液消毒兔舍、场地和用具,保持兔舍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笼底板要定期替换,浸泡于杀虫、消毒溶液中洗刷消毒。对兔群定期检查,发现病兔应隔离、治疗和消毒,尽量缩小传播范围。用外涂药治疗时要先剪去患部周围被毛,刮除痂皮,放在消毒液中,再用药物均匀涂擦患部及其周围。隔7~10天重复一次,以杀灭由虫卵新孵出的成虫。每次治疗结合全场大消毒,特别要对兔笼周围及笼底板严格细致消毒,以减少重复感染。
常用药物及用法:
灭虫丁内含阿维菌素,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0.2毫升或外涂。
敌百虫2%75度酒精溶液或2%凡士林油膏外涂。
兔球虫病
球虫病是家兔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本病病原是兔艾美尔球虫。
球虫属于单细胞原虫,寄生于兔的有14种。球虫在兔体内寄生、繁殖,卵囊随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食具、垫草和兔笼,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变为侵袭性卵囊,易感兔吞食有侵袭力的卵囊后而致感染。卵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中可生活2个月,在湿土中可存活一年多。它对温度很敏感,在60℃水中20分钟死亡;80℃水中10分钟死亡;开水中5分钟就死亡。在-15℃以下卵囊就会冻死,但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对其杀灭作用很微弱。依球虫寄生的部位,可将它分为两类:寄生于肝脏、胆管上皮细胞内的称为肝球虫;寄生于肠道上皮细胞内的叫肠球虫。但在临床上所遇到的往往是这两类混合感染的球虫病。
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南方梅雨季节常呈现发病高峰;在北方以夏、秋季多发,均呈地方性流行。各品种的家兔均易感,断奶后至3月龄的兔最易感,发病死亡率可达50%以上。一般成年兔感染后带虫,极少发病死亡,但能排出卵囊。
2.症状球虫病的潜伏期为2~3天或更长。肝球虫病症状为精神委顿、食欲减退,发育停滞、贫血、消瘦,肝区有压痛,可视粘膜苍白,部分出现黄疸。
肠球虫病大多呈急性经过,幼兔常突然歪倒,四肢痉挛划动,头向后仰,发出惨叫,迅速死亡,或可暂时恢复,间隔一段时间,重复以上症状,最终死亡,部分兔死后口中仍有草或饲料。慢性肠球虫病表现为体质下降,食欲不振,腹胀,下痢,排尿异常,尾根部附近被毛潮湿、发黄。
3.病理变化肝球虫病死兔剖检可见肝脏明显肿大,上有黄白色小结节,内有大量卵囊;胆囊胀大,胆汁浓稠,在胆管、胆囊粘膜上取样涂片,能检出卵囊。
肠球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肠道,肠壁血管充血,肠腔臌气,肠粘膜充血或出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粘膜有充血或出血性炎症,小肠内充满气体和大量粘液。急性病例有时肉眼不能发现病变。慢性时,肠壁呈淡灰色,有许多针帽大的黄白色结节和小的化脓性、坏死性病灶,结节内含大量球虫卵囊。
4.防治:
⑴兔舍建筑应选择向阳、高燥的地方,并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⑵食具要勤清洗消毒,兔笼尤其是笼底板要定期用火焰消毒,以杀死卵囊。
⑶断奶以后至3月龄的兔应用药物控制球虫病的发生,且不分季节。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可采用几种抗球虫药物轮换使用。
常用预防球虫病的药物及用法:
抗球星广谱苯乙腈类抗球虫药,以每百公斤饲料混药100克饲喂。
氯羟吡啶以每百公斤饲料混药20~25克饲喂。
兔球灵每日每公斤体重50毫克口服或每百公斤饲料50克混饲。
氯苯胍每日每公斤体重15毫克拌料。
上述药物也可用于治疗,一般用预防剂量的2~3倍,毒性强的药物除外。不完全喂料时应在料中增加用药量。在众多抗球虫药中,含有马杜霉素的各种剂型的药,不能用于兔,否则会发生中毒死亡。
弓形虫病
兔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是一种原虫,叫弓形虫。弓形虫病在人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各种兔均可感染。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在猫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类似于球虫发育的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猫粪便排出体外,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经过孢子增殖发育为含有两个孢子囊的感染性卵囊。其它动物作为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弓形虫可在全身各组织脏器的有核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动物吃了猫粪中的感染性卵囊或含有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的中间宿主的肉、内脏、渗出物、排泄物和乳汁而被感染。速殖子还可以通过皮肤粘膜感染,也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兔饲料被含有大量弓形虫卵囊的猫粪污染,是兔场弓形虫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⒈临床症状分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急性型,主要发生于仔兔,病兔以突然不吃食、体温升高和呼吸加快为特征。有浆液性或浆液脓性眼、鼻分泌物。病兔嗜睡,并于几日内出现全身性惊厥的中枢神经症状。有些病例可发生麻痹,尤其是后肢麻痹。通常在发病2~8日后死亡。慢性型,常见于老龄兔,病程较长,病兔厌食而消瘦,常有后躯麻痹的症状。病兔可突然死亡,但多数病兔可以康复。隐性型,感染兔不呈现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查呈阳性。
⒉病理变化急性型病变以肺、淋巴结、脾、肝、心脏坏死为特征,有广泛性的灰白色坏死灶及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肠道粘膜出血及溃疡,胸、腹腔液增多。慢性型主要表现内脏器官水肿,有散在的坏死灶。隐性型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受包囊侵害的病变,可见肉芽肿性脑炎,伴有非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变。
3.防治
兔场内禁止养猫,并大力灭鼠。管好饲草、饲料,防止被猫粪污染。病死兔尸体要深埋或烧毁。平常应对兔舍、兔笼等加强消毒。
治疗用磺胺类药物有较好的疗效。每千克体重用磺胺嘧啶(SD)70毫克,三甲氧苄氨嘧啶14毫克,每日2次口服,首次剂量加倍,连用3~5日。或每千克体重用磺胺甲氧吡嗪30毫克加三甲氧苄胺嘧啶10毫克,每日1次口服,连用3日。
肝片吸虫病
兔肝片吸虫病主要危害以喂青饲料特别是水生植物为主的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是肝片吸虫,它寄生在肝脏胆管中,虫体在胆囊中产卵,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在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最后形成大量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或水面上,形成囊蚴。兔采食带有囊蚴的植物或水而被感染。
⒈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厌食、衰弱、消瘦、贫血、黄疸等。严重时眼睑、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一般经1~2个月后因恶病质而死亡。
⒉病理变化主要为胆管壁粗糙增厚,呈绳索样凸出于肝脏表面,切开肝脏,胆管中含有虫体。
3.防治尽量不喂水生植物。对以喂青饲料为主的兔,每年进行两次预防性驱虫。兔粪应集中处理,堆积发酵。
常用的驱虫药有:
(1)蛭得净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拌料,1次口服。
(2)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1次口服。
(3)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50~80毫克内服。用药后可能出现腹泻和食欲减退等副作用。
(江苏农科院陈兴祥诸玉梅王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