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Ansercynoides;swangoose 鸭科雁属的1种。又名原鹅,大雁。[鸿雁(Ansercygnoides)])分布于西伯利亚和中国。是家鹅的原祖。 雄鸟体长900毫米以上;雌鸟稍小。嘴黑色,较头部长;头顶白,正中为棕褐色,上体大都灰褐,羽缘较淡直至白色;前颌下部和胸部均肉桂色,向后渐淡至下腹转为纯白;两胁具暗色横斑;尾下覆羽和尾侧覆羽均白。老年雄雁的上嘴基部有疣状突;跗橙黄色;爪黑。 栖息于河川、沼泽地带。夜间觅食植物,白天在水中游荡。春夏之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流域繁殖。在河中沙洲、湖中小岛或洼地的草丛中营巢。每窝产卵4~8枚。卵乳白色。秋季南迁,常结群飞行高空,列成“V”字形,不时发出洪亮的叫声。在中国东部至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过冬。肉可供食用,活鸟可驯养。 [编辑]特征 体形较大的雁,颈长。黑且长的嘴与前额成一直线,环绕嘴基的额部有一条很狭窄的棕白色条纹,嘴裂基部有两条棕褐色的鹗纹。上体灰褐但羽缘皮黄。头顶及颈部背侧正中棕褐,前颈白色,与后颈有一道明显界线,这种前白后棕的鲜明对比是鸿雁区别于雁属其他种类的显著特征。本种最长的尾上覆羽纯白,余者与腰同色,尾羽灰褐,先端及边缘白色,初级飞羽外羽片灰褐,内羽片暗褐,羽干象牙白色,次级飞羽暗褐色。与小白额雁及白额雁区别在于嘴为黑色,额及前颈白色较少。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深橘黄。飞行时作典型雁叫,升调的拖长音。 斑嘴鸭 AnaspoecilorhynchaForster 别名谷鸭、黄嘴尖鸭、火燎鸭等,英文名Spotbillduck 其分布东自东北,西达甘肃,南抵广东、云南及西藏;常在华中和华南地区终年留居。 体形大小似绿头鸭,体重890~1340克,体长560-632毫米。雌雄两性羽色近似。体羽多为暗褐色;头侧有明显淡白黄色眉斑;嘴峰黑色,尖端黄色而不同于其他野鸭;颊、须、喉与前颈均白色;翼镜呈金属蓝绿色并闪灰紫色。虹膜黑褐。 栖息于岸边水生植物或芦苇密生的湖泊池塘和江河中。善于潜水。黄昏时分散飞往稻田、沟渠或泥塘中觅食。杂食性,主食植物,也吃螺类及昆虫等。繁殖在5-7月间,在草丛中营巢。一窝产卵6-12枚,呈淡黄色或白色,卵重平均54.2克;由雌性承担孵化,孵化期24天。有的每年可繁殖2次。 可能系部分家鸭的祖先,从遗传资源的角度看,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野外识别:体大(60厘米)的深褐色鸭。头色浅,顶及眼线色深,嘴黑而嘴端黄且于繁殖期黄色嘴端顶尖有一黑点为本种特征。喉及颊皮黄。白色的三级飞羽停栖时有时可见,飞行时甚明显。两性同色,但雌鸟较黯淡。 简易识别:嘴黑,嘴尖黄;脸部较白,有明显黑色贯眼纹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刘美卿
0791-5726916
0791-5726916
江西南昌南昌县预制厂铁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