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饲料中禁用抗生素类促生长添加剂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人类几乎可以征服所有的病菌感染类疾病,医学界的注意力转移到癌症、心脏病和其它慢性疾病之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耐药性细菌越来越多。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仅1992年美国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1999年2月,路透社报道了美国科学家在肉鸡饲料中发现超级细菌,这种肠球菌对目前所有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发现》杂志称抗生素这种神奇的药物已走向穷途末路。
面对耐药性这一全球性的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向科学家们发出倡议,寻求对策。1981年成立抗生素慎用联盟,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立法手段禁止滥用抗生素。因为抗药性细菌的出现,公众对动物饲料中添加亚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倍加关注,甚至指责其滥用抗生素。人们担忧,动物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并通过食物链将耐药性转移给危害人类的病菌。
1997年,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会议倡议在动物饲料中谨慎使用抗生素,以减少病原菌抗药性的扩散。同年三月,国际粮农组织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确定通过“风险分析、风险处理、慎用抗生素和抗药性检测”来控制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对公众健康的威胁。会议提议成立欧洲细菌抗药性检测体系,以发现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病原菌。1998年底,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杆菌肽锌、螺旋霉素、维吉尼亚霉素和泰乐菌素4种抗生素在畜禽饲料中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的禁令,禁令自1999年7月1日起生效。这4种抗生素占动物抗生素市场总份额的80%。同时欧盟关于一些抗球虫药的使用许可在1999年到期后将不再延期。除了几种广泛使用的抗球虫药,允许在饲料中继续使用的抗生素促生长剂只有莫能霉素、盐霉素、黄霉素和卑霉素4种。欧盟认为,这4种药在当前的人药体系中不重要,不会导致人类致病菌产生抗药性。欧盟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计划,研究抗生素促生长剂与耐药性微生物的关系。欧盟将最终对所有现存抗生素进行评估并重新登记,使用由美国FDA和欧盟相关机构的标准评估每种药物的效价和安全性。
2 学术界对饲料中禁用抗生素的基本观点
Gillingham(1997)报告,完全禁用任何抗生素长达13年的猪群,其肠道中细菌抗药性的模式和程度所受影响也很微弱,肠道中对四环素类药物具有抗药性的菌株的比例仍相当高,多重抗药性菌株比例仍然很高。
禁用或限用某些抗生素作生长促进剂是否会使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种类和数目显著减少呢?Prescott(1997)认为,英国政府限制某些药物作生长促进剂(但允许兽医开方用作治疗)的措施并未减少四环素类药物的总用量,亦未改变英国猪肠道中细菌抗药性的模式。
伦敦皇家医学院的Casewell教授指出,病原菌的抗药性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并不仅限于使用抗生素作生长促进剂的动物集约化养殖地区。目前引起特别关注的5种抗药性致病菌有:抗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多重抗药性的结核病菌;抗青霉素的肺炎球菌;多重抗药性的克雷伯杆菌属;抗万古霉素的肠溶菌。
阿伏霉素是一种糖肽抗微生物药物,因与万古霉素在结构上相近,已从市场撤消。人们猜测对万古霉素的抗药性可能来源于动物饲料中添加阿伏霉素,但直至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在病人身上鉴别出对万古霉素有耐药性的肠粪球菌。其它几种病菌的抗药性也没有证据表明是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引起的。
Casewell教授指出,大量的证据和临床经验证明。病菌的抗药性与治疗人类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有关。欧盟动物营养科学委员会是审核批准药物可否在饲料中使用并给欧盟消费者委员会提供建议的专家组织。该委员会指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对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颁布禁令,而且在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有必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Cook(1999)指出,饲料中禁用抗生素的可能后果之一是肠道性疾病的增加使动物需要更多的治疗性抗生素,而这些抗生素与人药关系更密切。为防止人类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而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作生长促进剂,其结果可能与预期的完全相反。
细菌如何获得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抗药性质粒(R质粒)在体外培养中可发生迅速转移,但其在动物体内细菌间、动物细菌与人细菌间的转移情况尚不清楚。动物细菌转移到人体内一般不能有效占位繁殖,只有侵入或接种数量极大时,才能暂时形成菌落。科学家们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美国奥特奇生物技术中心的Newman博士认为,细菌可通过下述3种方式获得耐药性:①二分裂阶段通过代与代之间进行传递;②通过自发的基因突变;③从附近其它的细菌细胞上获得耐药性基因。虽然在抗生素促生长剂是否导致人类致病菌产生抗药性方面,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对抗生素使用持审慎态度仍值得赞许。采取事先预防的态度,严格限制在饲料中使用对农民和环境保护具有明显好处且经过认证的药物,对于药物研发者和生产商似乎不公平,但对于保证消费者的安全不失为明智之举。
3 饲料中禁用抗生素的深远影响
50年来,养殖业从庭院养殖发展为规模养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畜产品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价廉质优的日常食品,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功不可没。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广泛使用,使预防和治疗动物传染病和其它疾病变得很容易。曾几何时,大范围的传染病使养殖业举步维艰。黑头病或球虫病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使鸡群死尽,养殖者破产。各种畜禽都有可能发生传染病,为了防止疾病传染,一些动物不得不捕杀。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使动物疾病受到了最大程度的控制。相对于注射和口服给药,饲料给药对动物的应激最小而且给药准确、便于实施,在预防、治疗动物疾病的同时还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具有其它给药途径无法取代的优势。欧盟最近出台的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的法令无疑给养殖业的发展投下了阴影,欧美专家大都认为这一法令背后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和政治因素。
禁止使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养殖业和环境的影响会逐渐体现出来。目前任何添加剂尚无法像抗生素那样能有效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饲料转化率。这意味着饲料中不使用抗生素就会导致饲料消耗增加和生长速度下降,生产同样数量的肉蛋产品就需要更多的饲料和更多的耕地种植饲料,就需要更多的运输设备、处理更多的畜禽粪便,粪便中的不良气味如氨气、甲烷则更多地进入空气。禁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而且有可能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以瑞典和丹麦为例,由于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作生长促进剂,养殖业主面临生产成本高的挑战。
其次饲料中禁用抗生素对动物医药行业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各国对畜禽常发病和重大疾病研究的长期投入,动物药物已发展成为越来越大的全球性行业。动物药物开发是一个漫长而且代价高昂的过程,对于不确定的市场和政治环境非常敏感。由于政府行政约束加重,动物医药行业必将缩小重点研究的范围和药物销售范围。同时,审查指标的增加,如环境风险评估、对人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评估等,使得通过审查的药物大量减少。欧盟对畜禽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的过严管理,已经使得畜禽药物研究严重挫折。据一份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欧洲动物药物研究的70%投入集中在宠物上,而其它所有种类动物的药物研究投入只占30%。相对于畜禽,宠物用药管理较为宽松。在不久的将来养殖户会发现可供使用的新药越来越少。
4 欧盟以外国家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的情况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畜禽产品出口国之一,在制定抗生素促生长剂和治疗用药物的使用标准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政府和消费者对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的反应不如欧盟国家那样强烈,但在耐药性病菌发展的情况下,正发生着变化。美国生产商和动物药物管理部门最近目睹了欧洲势态的发展,采纳了欧盟国家禁用抗生素的积极方面,与公众加强了抗生素促生长剂的安全性方面的沟通。FDA动物医药中心现在要求抗生素的安全性评估包括抗药性出现的可能性,并对批准使用的抗生素进行耐药性检控。1996年由美国FDA、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农业部协作成立了国家抗生素抗药性检控体系。一旦发现耐药菌产生,便启动相应法律,包括收回药物使用许可证。该机构已开始实施一系列研究项目,包括饲料中通过食物链传播的病原菌的检测新方法,以及这些病菌获得抗药性的机理。现在慎用抗生素原则与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检控一道构成了美国防止抗生素促生长剂引起抗药性的首要防线(Shane,1999)。
后关税时代,药物残留往往成为畜禽产品自由贸易的障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全国火鸡联合会和全国肉鸡理事会深谙药物残留和药物使用程序对畜禽产品贸易的潜在影响。Shane博士指出,通过生物安全和免疫来预防疾病,降低治疗用抗生素的使用,寻找代替抗生素的生长促进剂,预计未来,美国的养殖业主会减少对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依赖。
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作为生长促进剂在亚洲国家也很普遍。据报道,泰国正在考虑效仿欧盟,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确保对欧盟的出口不受影响。
5 我国养殖业对欧盟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类促生长添加剂的对策
欧盟实施禁令以来,对我国畜禽产品出口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药物残留和药物使用程序等非关税壁垒也将成为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将成为我国养殖业、饲料行业当前首要解决的课题之一。欧盟解除从我国进口畜禽产品禁令的先决条件是我国养殖业要符合欧盟畜禽产品的生产程序和规定。除了产品的卫生检疫(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指标)、药物残留等一般指标合格外,还要执行欧盟关于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的规定。我国幅员辽阔,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