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发酵饲料的研究意义及制作技术



    我国人多地少,人们生活用粮、工业用粮都十分紧张,饲料用粮就更加紧张,所以用收获粮食之后的黄干秸秆来养畜,由于其适口性不好、营养成分差、家畜消化率低,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如果采用秸秆发酵技术,将秸秆变为牛羊喜食的粗饲料,形成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农牧结合的新格局,将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本文详细介绍了秸秆发酵饲料的研究意义及其制作技术。

1  秸秆发酵饲料的研究意义

    一般来说,秸秆质地坚硬、粗糙,动物咀嚼困难,适口性和营养性都很差,特别是刚收割完的小麦、稻谷的黄麦秸和干稻草,纤维素含量高而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类含量很低,用这种秸秆喂牛羊,会影响动物的进食,影响其生产能力的提高。秸秆发酵饲料就是在这些农作物秸秆中加入一种叫做"秸秆快速微贮生物添加剂"的微生物复合菌,在这些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通过密封贮藏,这些农作物秸秆便可以变为质地柔软、湿润膨松、气味酸香、牛羊喜食的粗饲料。由于我国耕地面积较少,粮食比较短缺。据测算,对于粮食作物而言,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大约一半是粮食,另一半是秸秆。现在我国每年大约要生产5亿吨秸秆,目前这些秸秆只有少部分通过青贮和氨化或直接用来作为牛羊的粗饲料,大约75%的秸秆被堆放,任凭日晒雨淋,这些资源不仅白白地浪费了,而且污染环境,占用土地,甚至成为火灾隐患。如果能将这部分秸秆通过发酵变成牛羊喜食的饲料,必能缓解我国饲料粮紧张的状况,促进我国畜禽业的发展。

1.1  秸秆发酵饲料能降低养殖成本,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用秸秆发酵饲料来养畜,并不是不喂精饲料,只是把秸秆通过科学的加工处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改善其适口性,用以替代牧草和少量精饲料,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从饲料的转化率上来讲,奶牛在家畜中是能量转化率最高的(见表1),其能量转化率为25.8%,蛋白质转化率为33.6%。因此,从能量转化率角度看,经营奶牛是最合算的,一般2~3亩地的秸秆可养一头奶牛。目前国外的专家也主张采取多种粗饲料和农副产物的喂养方式,以求得最经济最合理的养殖效益。

1    各种畜禽饲料转化率(%)

畜种

能量转化率

蛋白质转化率

合计

奶牛

25.8

33.6

59.4

蛋鸡

10.4

15.6

26.0

肉鸡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