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场经理就是否对肥牛进行“分群或分级”饲养争论不停,一些人赞同肥牛分群,另一些人则反对。反对者认为肥育不足的牛生产力低,若单独饲喂很长时间,会对整个生产期产生负影响,此外打乱圈内社群秩序也会产生负影响。提倡分群的人认为打乱社群秩序比让肥育好的牛过肥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小,未充分肥育的牛生产能力不一定差,最初阶段个体可能小,体重较轻,随饲喂时间延长,它们的生产能力和屠体品质会得到改善。 Cooper等(2000)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对“分群还是不分"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方面来自商业育肥场大圈的研究结果,另一来自十所大学对个体饲喂研究结果的概述。在大圈研究中总共用了五个商业育肥场的1,668头牛,单独饲喂研究中用了431头公牛,根据牛第12肋脂肪厚度进行分级,将其分为四组,第一组代表最肥的占总头数的25%;,第二组代表次肥的;第三组代表第三肥的;第四组代表最瘦的占总数的25%。每组的生产能力和屠体情况被推测出。特别强调的是,大圈研究和个体研究的牛在同一时间饲喂,且同时进行屠宰。大圈研究和个体研究的生产能力和屠体情况分别在表1,2中列出,在大圈研究中,脂肪厚度与屠体等级与日增重呈线性关系。最瘦获得最快的生长速度,但胴体等级最差,尽管它们的产量级别比其它组高。在本研究中究尽采用大圈饲养好还是采用个体饲养好尚未作出定论。
表1 大圈研究的资料总结
分类组 | ||||||
总共 |
1 |
2 |
3 |
4 |
SEM | |
头数 |
1,668 |
420 |
419 |
415 |
414 |
------ |
脂肪厚 |
0.42 |
0.62 |
0.46 |
0.36 |
0.23 |
0.04 |
活重 |
854 |
860 |
860 |
852 |
836 |
27 |
屠体重 |
769 |
777 |
764 |
764 |
749 |
11 |
日增重 |
3.62 |
3.63 |
3.64 |
3.64 |
3.77 |
0.15 |
产品等级 |
2.7 |
2.8 |
2.5 |
2.5 |
2.0 |
0.1 |
% |
46.3 |
64.0 |
54.1 |
39.3 |
27.6 |
6.8 |
表2 个体研究的资料
分类组 | ||||||
总共 |
1 |
2 |
3 |
4 |
SEM | |
头数 |
431 |
111 |
109 |
106 |
105 |
------ |
脂肪厚 |
0.40 |
0.57 |
0.43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