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料试验

吴 红 陈启康(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226541)

  目前大多肉鸽生产中仍以原粮为饲料。许多畜牧科研工作者对种鸽颗粒料进行探索、试验。但很少有人研究断乳至性成熟期(约1-3月龄)即童鸽的颗粒料。断乳的童鸽因处于哺乳生活转变为独立生活转变期,其适应性差,生长易受阻,从而导致长成成鸽后种用价值低。为此,我们研制了易消化的童鸽颗粒料,达到促进断乳鸽生长的目的。并进行了童鸽颗粒料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颗粒料: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研制
  2�供试品种:美国杂交白王鸽
  3�试验方法:试验分三次进行。第一次,设计五个饲料配方,粗蛋白含量为13.38%-16.2%,能量为11.80-12.14MJ/公斤。进行饲养试验,筛选配方。第二次,在第一次试验筛选的基础上,与原粮进行笼养方式下的对比试验。第三次,在平养方式下,颗粒料与原粮的对比试验。
  4�日常管理:日喂料两次,早晚各一次,自由采食和饮水。
  5�测定项目:增重、采食量、成活率等。
  二�结果与分析
  1�五个配方颗粒料的比较:试验鸽为28日龄美国杂交白王鸽,单只单笼饲养。经过15天预试期,试验56天后,以粗蛋白含量为16.2%,能量为11.8MJ/公斤配方的颗粒料的试验效果最好,成本较低,试验56天,平均增重118.75克,分别比其余四组日增重提高12.7%、33.8%、21.8%、17.3%。差异明显。
  2�笼养方式下颗粒料与原粮的比较(表1):根据第一次的初步结果,将粗蛋白含量为16.2%,能量为11.8MJ/公斤的颗粒料与原粮(玉米60%,小麦20%,蚕豆20%)进行对照试验,试验期21天,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52%,差异明显。成活率提高9%。采食量差异不显著。
表1                 笼养方式下颗粒料与原粮的比较

组别 只数 初试重
(克 只)
末重
(克 只)
增重 采食量
(克 日·只)
成活率
试验组 11 455 490 35 35.0 100%
对照组 11 455 478 23 34.5 91%

    3�平养方式下颗粒料与原粮比较(表2):将粗蛋白质含量为16.2%,能量为11.8MJ/公斤的颗粒料与原粮(玉米60%、小麦20%、蚕豆20%)进行对比饲养试验。试验期28天,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58%,经t检验差异显著。采食量差异不显著。成活率提高5%。试验56天,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30%,差异明显,采食量差异不显著,成活率提高5%。
表2                    平养方式下颗粒料与原粮的比较

组别 只数 初试重
(克 只)
试验28天体重(克 只) 28天增重(克) 末重
(克 只)
增重
(克)
采食量
(克 日·只)
成活率
试验组 20 476.65±47.6 588.15±49.84 111.5 549.05±49.08 72.4 37.5 100%
对照组 20 476.7±39.36 547.25±45.57 70.55 532.05±39.4 55.75 37.5 95%

4�经济效益分析:颗粒料比原粮增加成本0.4元/公斤,每对鸽用60天颗粒料,增加成本2.16元,但饲用颗粒料的童鸽成活率提高5%,经跟踪测定童鸽期喂颗粒料的肉鸽初产蛋数,孵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前三窝效果明显。每对种鸽年增1.5只小鸽,增加收入15元。投入产出比为1∶5.94。
  三�讨论
  本试验从生产上表明:使用颗粒料可以促进童鸽生长,提高断乳鸽成活率。颗粒料饲喂童鸽28天,效果更为显著,日增重提高50%以上,成活率提高5%-9%。经跟踪测定,每对童鸽期饲用颗粒料的种鸽年增加小鸽1.5只,提高了肉鸽的种用价值。
  颗粒料增加了加工成本,但能有效地防止鸽挑食、偏食,而且易于消化吸收,投入产出比为1∶5.94。颗粒料直接用于生产,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需配制原粮和保健砂。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