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经适当的加工调制,可改变原来的体积和理化性质,便于牛的采食,提高适口性,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其营养价值。到目前为止,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这几种方法也可综合应用。
① 物理方法 即对秸秆进行切短或粉碎、制成颗粒饲料、秸秆、碾青、热喷等,目前在国内普遍采用。这种方法一般不能改善秸秆的消化利用率,但可以改善适口性,减少浪费。秸秆粉碎后与精料混合使用,可扩大饲料来源。除此以外,有人试图采用蒸煮或辐射处理来改善稿秆的营养价值,也取得某些进展,但还未进入实用阶段。 切短:秸秆经切短便于采食和咀嚼,并易于与精料拌匀,防止牛挑食,从而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采食量。切短的长度一般为1.5-2.5厘米。粉碎:粗饲料经适当粉碎,可提高采食量,多采食的部分能补偿粗饲料本身所含能量的不足。但要注意粉碎粒度。颗粒饲料:粗饲料经粉碎与其他饲料配成平衡饲粮,然后制成颗粒,适口性好,营养平衡,粉尘减少,颗粒大小适宜,便于咀嚼,改善适口性,从而提高采食量。在国外,有的用单纯的粗饲料或优质干草经粉碎制成颗粒饲料,可减少粗饲料的体积,便于贮藏和运输。秸秆碾青:将秸秆铺在地面上,厚度为30-40厘米,上铺同样高度的青饲料,最上面再铺秸秆,然后用磙碾压,青饲料流出的汁液被上下两层秸秆吸收,经过该处理,可缩短青饲料晒制的时间,并提高粗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青饲料以豆科牧草较好。热喷饲料:将初步破碎或不经破碎的粗饲料装入压力罐内,用1471-1961千帕的压力,持续1-30分钟,然后突然减至常压喷放,即可得热喷饲料。经该处理,可提高牛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有机物质消化率。
② 生物学方法 即利用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分解秸秆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等,再连同菌体喂牛。微贮对改善秸秆的营养价值,提高粗蛋白含量有一定效果,表6-12列出了秸秆微贮前后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经微贮后,秸秆干物质、粗纤维、有机物在体内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4.14%,43.77%,29.4%。牛对微贮秸秆的采食速度和采食量分别提高40-43%,20-40%。秸秆微贮前后营养成分变化见下表:秸秆微贮前后营养成分变化:
项目 |
微贮前(%) |
微贮后(%) |
增减(%) |
干物质 |
90.00 |
29.20 |
-67.56 |
无氮浸出物 |
46.78 |
16.08 |
-65.63 |
粗蛋白 |
7.28 |
9.62 |
+32.14 |
粗脂肪 |
2.49 |
3.76 |
+51 |
粗纤维 |
27.72 |
8.90 |
-67.89 |
目前推广的秸秆微贮技术,方法简便实用。具体操作如下:菌种复活:在处理秸秆前,先将1袋发酵活干菌倒入2千克水中充分溶解。最好先在水中加入白糖20克,可以提高菌种复活率。然后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使菌种复活。复活好的菌种必须当天用完。菌液配制:将复活好的菌种倒入充分溶解的0.8-1.0%的食盐水中拌匀(青玉米秸秆微生物贮存不加食盐)。食盐水和菌液量计算见下表:
秸秆种类 | 秸秆重(千克) |
发酵活干菌用量(克) | 食盐用量(千克) | 水用量(千克) | 贮料含水量(%) |
麦、稻草 | 1000 | 3 | 9-12 | 1200-1400 | 60-70 |
干玉米秸 | 1000 | 3 | 6-8 | 800-1000 | 60-70 |
青玉米秸 | 1000 | 1.5 | 适量 | 60-70 |
贮存技术:在砖窖或土窖的四周,衬塑料膜,将秸秆铡成2-3厘米,装入窖中,约30-50厘米厚为一层,然后在秸秆上均匀喷洒菌液水,同时加入占秸秆重量60-70%的水并压实,在最上层均匀洒上食盐,食盐用量为每平方米250克,最后用塑料膜封顶,四周压严,上部用土或其他重物压实。封顶一周内经常检查窖顶变化,发现裂缝或凹坑,应及时处理,以防漏气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