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00只7日龄肉鸡,试验期19天,小麦-高粱-豆粕型日粮。试验设计为3×2×3,即3个植酸水平,2个有效磷水平,3个酶他富植酸酶水平。试验结果表明:肉鸡的生产性能和蛋白质、氨基酸的消化率随植酸含量增加而降低.。添加植酸酶可提高肉鸡日增重、饲料报酬、表观代谢能、磷、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以及干物质和氮的沉积。
前言
植物籽实中大约60-80%的磷以植酸的形式存在。由于单胃动物猪和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所以植酸的营养作用尤为重要。典型的玉米-豆粕型家禽日粮中植酸含量达0.8-0.9(植酸磷0.22-0.25%),如果日粮中有谷物副产品如麸皮等,植酸的含量将更高。家禽对植酸的利用率很低,植酸不仅降低磷的利用率,而且还和其它重要矿物元素、蛋白质、氨基酸等络合,从而降低它们的利用率。
大部分已发表的植酸酶研究文献都用玉米-豆粕典型日粮、单水平植酸含量。不同植酸水平条件下,微生物植酸酶对家禽生产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的研究资料明显不足。可以假定:在高植酸水平日粮条件下,添加植酸酶对相关生物指标的影响可能更大。本试验旨在研究:(1)在3水平植酸和2水平有效磷的小麦-高粱-豆粕日粮中,添加酶他富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2)酶他富对肉鸡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试验材料和方法
日粮:
3×2×3因子,小麦-高粱-豆粕基础日粮。3个植酸水平(10.4,13.2和15.7g/kg,相当于植酸磷2.9,3.7和4.4g/kg),2个有效磷水平(2.3和4.5g/kg)和3个酶他富水平(0、400和800FTU/kg)。
低植酸(10.4g/kg)日粮以小麦、豆粕和肉骨粉为主,中等和高植酸(13.2和15.7g/kg)日粮为基础日粮加稻糠配成(表1.)。每一个植酸水平再配成2个有效磷水平(2.3和4.5g/kg)日粮。低有效磷组始终低于NRC(1994)标准,以观察酶他富的作用,高有效磷组旨在观察酶他富的额外效应。上述6种日粮再分别添加0,400或800FTU/kg酶他富,每种日粮添加20g/kg才利持粉作为非消化标记。所有日粮粗蛋白、代谢能、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一致,Ca:总P比保持1.4:1。
试验用料批量购进,分析各种原料的植酸磷、总磷、钙和粗蛋白含量。小麦先经90C处理使内源植酸酶失活,然后粉碎混入日粮,经低温制粒,最后喷涂液体酶他富。
肉鸡管理:
统一购进1日龄公雏1200只,放入电热育雏器,自由采食肉雏开食料(CP-230g/kg)。在第7天,选择体重在120-150g范围内的雏鸡900只放入90个栏,每栏10只,共18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整个选鸡过程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以尽量减小处理间差异。
雏鸡连续白炽灯光照,自由饮水和采食,从7天龄至25天龄喂试验日粮,在第18天肉鸡被转入铁笼,整个鸡舍环境完全自动控制。在第7天、14天、21天和25天记录每只肉鸡的体重和每栏采食量,每日记录死亡率。
样本收集和处理:
在第3周(21-25天),每天收集排泄物,在烘箱80C温度下干燥,随机取样分析,连续4天测定每栏鸡的采食量和排泄量,计算表观代谢能(AME)。试验最后一天(25天),所有肉鸡经心脏注射药物致死。立刻暴露小肠,用蒸馏水冲洗回肠末端内容物,装入塑料盒。然后对每栏鸡回肠内容物取样,1个处理5个样本,迅速冻干、粉碎,储存在零下4C以备化学分析。切断所有鸡的左侧中趾,同栏鸡趾骨取样,在100C干燥至恒重,然后在600C蒙莩炉燃烧6小时,趾灰按干重的百分比表示。
结果
整个试验期死亡率在允许范围内(2.4%),说明死亡与日粮处理无相关性。基础日粮中植酸酶的平均活性分别为100、543和955FTU/kg,说明90C的高温处理并不能使小麦中的植酸酶全部失活。扣除这些因素,2个添加酶他富组的酶活性分别为443和855FTU/kg,基本符合要求。总磷与计算值相符,但钙水平稍高,所以Ca:总P比为1.6:1,比要求稍高。植酸磷的测定结果比计算值高,这可能与分析方法有关(Caldwell,1992)。
肉鸡生产性能:
肉鸡日增重随植酸含量增加而降低(P<0.001),随有效磷(P<0.02)含量和植酸酶(P<0.001)添加量增加而提高(表.2)。同时观察到了有效磷×植酸酶效应(P<0.001),这表明植酸酶的作用效果取决于配方有效磷水平。添加植酸酶,2个有效磷水平组肉鸡体重都增加,但低有效磷组作用更明显。
采食量的变化和日增重变化一致,植酸(P<0.001)、有效磷(P<0.001)和植酸酶(P<0.001)的影响都明显。植酸×有效磷×植酸酶效应(P<0.001)表明:植酸酶对采食量的影响随日粮植酸和有效磷的水平而变。在低植酸,低有效磷组日增重随植酸酶添加量增加而线型增加,而高有效磷组日增重的变化则呈二次曲线型;在中等植酸水平、低和高有效磷组的采食量都随植酸酶添加而呈曲线变化;在高植酸水平,低有效磷组的采食量随酶他富的添加量呈曲线变化且在800FTU/kg时采食量最低,而高有效磷组在植酸酶800FTU/kg时,采食量最高。
植酸(P<0.001)和植酸酶(P<0.001)对料肉比的影响见表3。日粮有效磷水平对肉鸡料肉比无影响(P=0.22)。植酸×有效磷×植酸酶效应对料肉比的作用明显,说明植酸酶对料肉比的影响随植酸和有效磷水平而变。在低有效磷水平,中等和高植酸日粮的料肉比随植酸酶添加量增加而线性降低;在高有效磷水平,低植酸日粮的料肉比只在植酸酶添加量800FTU/kg组有影响。
植酸酶添加量超过400FTU/kg,所有生产性能指标并无明显改善。
趾灰含量:
所有植酸水平,趾灰含量与植酸酶添加量呈曲线关系。但在高植酸水平较明显,表现出典型的植酸×植酸酶效应。同时也观测到了有效磷×植酸酶效应(P<0.001),在2个有效磷水平,添加植酸酶(400FTU/kg)提高了趾灰含量,添加量再增加趾灰含量并无进一步改进。
表观代射能:
植酸水平不影响表观代射能(P=3.5),但有效磷和植酸酶的作用明显(P<0.001)。同时测到了有效磷×植酸酶效应(P<0.001),说明植酸酶对表观代谢能的影响取决于日粮有效磷水平。在低有效磷水平,表观代谢能随植酸酶添加量增加稍有提高;而在高有效磷水平,所有植酸水平日粮表观代谢能都随植酸酶增加而稳定增加。平均而言,添加植酸酶可使低有效磷组表观代谢能改进1-2%,使高有效磷组改进5-6%,而且植酸酶添加量在400FTU/kg,效果最好。
磷的回肠末端消化率
虽然在无植酸酶组,磷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随植酸增加而降低(45.3-42.4-38.7),而植酸的总体效果却不显著。有效磷和植酸酶对磷的回肠末端消化率的影响显著(P<0.001),植酸酶的作用在低有效磷组比高有效磷组显著,表明了显著的有效磷×植酸酶效应(P<0.001)。在低有效磷水平,植酸酶添加量在0、400和800FTU/kg组,磷的回肠末端消化率分别为40.2%、67.9%和64.8%;在高有效磷组,则分别为44.1%,48.4%和52.9%。
氮的回肠末端消化率
氮的回肠末端消化率随植酸增加而显著降低(P<0.001),降低的幅度在高植酸组最大。另一方面,氮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随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01),植酸酶400FTU/kg组和无植酸酶组比,氮的消化率由80.5%提高到82.8%。没有发现任何互作效应对氮的回肠消化率的影响,这说明植酸酶对氮消化率的影响不受日粮植酸和有效磷水平的影响。整个试验中,氮消化率的提高范围在1.6%-4.7%,在低植酸组最显著。
氨基酸的回肠末端消化率
在低和中等植酸水平,提高有效磷对赖氨酸消化率无影响,但在高植酸组赖氨酸的消化率由85.7%降到了83.1%。同样,精氨酸也有显著的影响(P<0.07-0.001),并观测到了有效磷x植酸酶效应。
对植酸酶的反应在低有效磷组比高有效磷组明显。在低有效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各种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的平均增长率为:赖氨酸3.0,精氨酸3.7,苏氨酸6.9,异亮氨酸4.6,亮氨酸6.4,缬氨酸5.4,苯丙氨酸5.1,和组氨酸4.6%。在高有效磷日粮添加植酸酶,各种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的增加为:1.4,1.8,3.0,2.4,2.9,2.4,2.7和1.8%。但植酸酶添加量提高到800FTU/kg,氨基酸的消化率再无进一步提高。
干物质沉积:
干物质的沉积显著受植酸(P<0.001)、有效磷(P<0.001)和植酸酶(P<0.001)的影响,同时观测到了植酸×有效磷效应(P<0.06)。在所有植酸和有效磷水平,干物质的沉积随植酸酶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