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比类固醇激素的安全性高。蛋白质激素可被动物和人的消化道消化,但不被机体吸收,不必担心药物残留。从1979年开始,美国科学家就开始用重组DNA技术,将牛的生长激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K12)DNA中,利用大肠杆菌的迅速增殖来达到生长激素的规模化生产。在饲料中添加这类激素,可明显促进肉牛生长。但也有观点认为,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激素,易被消化酶分解破坏,不宜用作添加剂。目前,将生长激素用作促生长添加剂的国家并不多。
2 性激素
性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它的促生长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提高蛋白质合成强度有关。试验证明:已烯雌酚(DES)是一种具雌激素作用的合成化合物,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广泛用作肉牛的生长促进剂。美国曾一度有80%~90%的肥育牛采用已烯雌酚作为促生长添加剂,日增重可提高14%,饲料消耗可降低10%左右。但由于已烯雌酚对生殖系统的负面影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于1997年下令禁用这种化合物。
3 有机胂制剂
有机胂制剂(商品名阿散酸)在肉仔鸡料中使用,可提高饲料利用率3%~5%;在猪饲料中使用,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可提高饲料利用率5%~10%。据报道,饲料中添加砷制剂还可以明显地改善动物皮肤与肉的颜色,但对砷制剂的应用在我国学术界存在争议。有机胂虽不象无机砷一样具有毒性,但长期饲用后,动物的排泄物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