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作用
体内含硒约0.05-0.2 mg/kg 。肌肉中总硒含量最多, 肾肝中硒浓度最高, 体内硒一般与蛋白质结合存在。
硒最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是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hathione Peroxidase,缩写 GSH-px)组成,对体内氢或脂过氧化物有较强的还原作用, 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肝中此酶活性最高, 骨骼肌中最低。硒对胰腺组成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硒有保证肠道脂肪酶活性,促进乳糜微粒正常形成, 从而促进脂类及其脂溶性物质消化吸收的作用。
(二) 吸收代谢
硒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肠, 少量在小肠其它部位吸收。正常饲粮条件下硒的吸收率比其它微量元素高, 猪的净吸收率可达85%, 绵羊也可达35%。提高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有利于硒的吸收。
硒的代谢比较复杂。一切形式的硒都必须先转变成硒化物以负二价形式才能形成有机硒起营养生理作用。一些重金属影响硒的代谢。砷促进硒经胆汁排泄, 防止硒中毒;镉、银等既使硒经肺排泄减少,又不增加胆汁排泄量, 使硒留在体内;银阻止含硒酶合成。不同种类动物经不同途径排泄的硒不同,反刍动物经粪排出的硒比非反刍动物多。
(三) 缺乏和过量
猪、鼠缺硒主要表现肝坏死, 3-15周龄动物易发生, 死亡率高。缺硒动物组织中硒浓度下降。血中GSH-px和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活性下降。实际生产条件下可单独出现肝坏死,也可与肌肉营养不良(Nutritional Muscular Dystrophy,缩写NMD)或白肌病(White Muscle Disease,缩写 WMD)及桑葚心(Mulberry Heart Disease,缩写 MHD)同时出现。
鸡缺硒主要表现渗出性素质(Exudative Diathesis,缩写 ED)和胰腺纤维变性(Pancreatic fibrosis)。前者实际上是一种缺硒引起的水肿, 因体液渗出毛细管积于皮下,特别是腹部皮下可见兰绿色体液积蓄,患病鸡生长慢, 死亡率高。胰腺纤维变性是严重缺硒引起胰腺萎缩的病理表现, 一周龄小鸡最易出现, 患此病的鸡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明显减少。
牛、羊缺硒主要表现NMD或WMD。它是一种横纹肌变性的营养缺乏症, 肌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条纹。羔羊(3-6周)和小牛易发生, 其它动物也可出现。此症状也可与其它缺硒症状同时出现。
硒缺乏明显影响繁殖性能。母猪产仔数减少,种鸡产蛋下降, 母羊不育,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
实际生产中缺硒具有明显地区性。一般是缺硒的土壤引起人畜缺硒。我国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地带内均发现不同程度缺硒。其中黑龙江省克山县和四川凉山缺硒比较严重。 硒的毒性较强, 各种动物长期摄入5-10 mg/kg硒可产生慢性中毒,其表现是消瘦、贫血、关节强直、脱蹄、脱毛和影响繁殖等。摄入500-1000 mg/kg硒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轻者盲目蹒跚, 重者死亡。我国湖北恩思和陕西紫阳(属高硒地区)可能出现自然条件下的硒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