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是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物.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人体有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维生素大部分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因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膳食中如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缺乏PP可患癞皮病;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一类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以及许多“类维生素”。
维生素共同特点:
1.它们都是以其本体的形式或可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储存于组织中,所以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即使有些维生素(如维生素K,Bl,)能由肠道细菌合成一部分.但也不能替代从食物获得这些维生素的主要途径
3.它们不呈构成各种组织的原料,也不提供能量
4.每日生理需要量很少(仅以毫克或微克计),但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5.维生素常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酶的功能
6.不少维生素具有几种结构相近、生物活性相同的化合物,如维生素A1与维生素A2,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等。
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
维生素摄入量不足
食物供应不足;营养知识缺乏.选择食物不当;食物运输,加工,烹调,储藏不当使维生素遭受破坏和丢失
吸收利用降低
老人牙齿的咀嚼功能及胃肠道功能降低;肝,胆疾病患者由于胆汁分泌减少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慢性胃肠炎患者对维生素吸收利用也降低;膳食成分也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如膳食中脂肪过少,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纤维素过多.会降低营养素的吸收
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高
由于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多,或丢失量增加,使体内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高。比如,妊娠,授乳期妇女,生长发育期儿童.特殊生活及工作环境的人群,疾病恢复期病人。他们对维生素的需要量都相对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