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以优质、高产、多抗为选育目标,确定多年生牧草选育方向,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为长期稳定解决高寒地区种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提高建设质量做出贡献。
近些年来,省牧科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启动生态建设的机遇,针对高寒牧区冷季饲草缺乏,积极筛选适合青海种植的燕麦品种,努力为高寒牧区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省牧科院的努力和兄弟单位共同协作,选育出青牧1号老芒麦、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等6个多年生野生牧草品种和青引1号、青引2号、玉树莞根等5个一年生饲草品种。这11个品种均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并登记为青海省牧草新品种,已成为我省高寒牧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种植的当家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抗逆性强、产草量高、适口性好的特点,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
为了满足生产所需用种,省牧科院先后在同德、刚察县建立了国家级的多年生牧草良种繁殖基地。在湟源、大通、民和等县建立了燕麦种子生产基地。截至2004年底,全省已建立以披碱草属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种子田2.46万公顷,种草面积3.2万公顷,推广以燕麦为主的一年生种子田0.6万公顷,种植一年生饲料6.7万公顷,选育的品种在畜牧业生产和草地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省牧科院在选育优良牧草品种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牧草良种繁殖技术进行操作,认真把好科技培训和田间检验关、收购入库验收关,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现在,优良品种在全省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已达70%以上 。截至2005年,已建立人工草地近13万公顷,不仅生产出了大量的优质干草,解决了部分冷季补饲问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