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茅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国,名字为cocksfoot。二十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并加以培育,成为适于我国各地种植最优质的牧草之一。
形态特征 鸭茅平均高度为90厘米,茎直立或基部膝曲,根系发达,叶30片左右,叶片长25厘米~35厘米,宽7厘米~10厘米。花期长,分枝的顶端有2朵~5朵小花。
适应性强 鸭茅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耐阴性强,阳光不足或遮蔽条件下生长正常。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广,但在肥沃的壤土或黏壤土上生长最为茂盛。适宜混播及在疏林地或果园中种植。
产量高 鸭茅可春播或秋播。条播每亩播种量为1.5千克,撒播每亩播种量为3千克。当年播种当年受益,年可刈割3次~4次。如刈割后及时浇水和施加氮肥,年可刈割5次~6次,亩产鲜草2吨~3吨。适宜青饲、调制干草或青贮。可解决养殖业春冬青饲料紧缺的矛盾。
营养价值高 鸭茅草质柔嫩,适口性好,营养丰富,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等各种微量元素比同类牧草都高。是草食畜禽和草食性鱼类的优质饲草。
鸭茅草还具有抗病力强,易栽易管等特点,但在干旱地区不如其他牧草;鸭茅草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流失,改变土壤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