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秸、麦糠的科学加工和饲喂
新鲜麦秸和麦糠营养丰富,及时进行加工处理,是家畜很好的粗饲料,一般的加工处理方法分为:物理加工法:包括切断,粉碎,浸泡,蒸煮,辐照,膨化,热喷,颗粒化等。化学加工法:包括碱化,酸化,氨化,氧化。生物加工法:包括青贮,黄贮,微贮,发酵,酶解等。当然还有秸秆颗粒,秸秆压块,秸秆打捆等复合加工方法等。这些加工处理的方法不仅可杀死秸秆上的细菌病毒,消除药物残留,减少重金属危害,还可以提高家畜对麦秸、麦糠的采食量和利用率。由于麦收时节正是农村“三夏”农忙季节,这里仅介绍几种省时省力的加工处理方法,供农村养殖户参考。
日晒法 选择晴朗的天气,利用机械或人工将麦秸铡短,粉碎或揉搓,然后将粉碎后的麦秸及麦糠平铺在场院或水泥地面,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6小时~8小时,可根据平铺的厚度,翻动2次~3次,尽量让阳光充足均匀地照射到麦秸和麦糠,然后收集起来饲喂家畜,也可以收集后放到通风、干燥、避雨的地方储存起来备用。还可以先晒后粉碎,将整株的麦秸铺在地面上,上面铺上麦糠,用碌碡或机动车碾压,翻晒,经过充分的日光照射后储存起来,等饲喂家畜时再粉碎。日晒法的好处:一是充分利用太阳紫外线杀死秸秆和麦糠上附着和残留的细菌及病毒。二是使麦秸和麦糠迅速脱水,防止霉变,保持养分。三是可以破坏麦秸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结构,降低秸秆的韧性,消除麦芒的锋利。四是可以保持浓郁的麦香风味,增加适口性。
氨化法 如果是大量制作麦秸饲料,可以采用青贮窖或氨化池贮存的制作方法。把铡短粉碎的麦秸和麦糠混合,将占秸秆重量4%的尿素用温水配成溶液均匀地喷洒在上面,边喷洒边搅拌,边装边踩实,装满窖池后,用塑料薄膜盖好池口,四周覆土密封。小量制作可以用袋装方法,塑料袋的大小以方便饲喂取料为好,最好用黑色双层塑料袋,一定要压实压紧,装满塑料袋后,封严袋口,放在向阳干燥处。氨化处理时间取决于气温,气温15℃以上需6周,25℃以上需3周。饲喂将时窖、池或袋启封,根据饲喂数量将氨化麦秸放到棚舍内,自然通风24小时,待氨味消失,即可饲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氨水或氨气为氨源制作氨化麦秸。
碱化法 碱类物质能使麦秸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从而溶解半纤维素,有利于家畜对麦秸、麦糠的消化,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碱化处理所用原料主要是氢氧化钠和石灰水。氢氧化钠处理:将粉碎的麦秸和麦糠放在盛有1.5%氢氧化钠溶液池内浸泡24小时,然后用水反复冲洗,晾干后喂家畜。也可以用占秸秆重量5%的氢氧化钠,配制成40%的溶液,喷洒在粉碎的秸秆上,堆积数日后用清水冲洗后直接饲喂。石灰水处理:每100千克麦秸,需3千克生石灰,加水250千克,将石灰水均匀喷洒在粉碎的秸秆上,堆放在水泥地面上,经2天发酵处理后即可饲喂家畜。这种方法成本低,方法简便,效果明显。
氨碱复合法 为使麦秸麦糠既能提高营养成分,又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可把氨化与碱化二者优点结合进行加工处理。把秸秆与麦糠混合后,分别喷洒4%的尿素和4%氢氧化钠溶液,以全部秸秆喷洒均匀为好,然后装入塑料袋或堆垛,用塑料薄膜封严,气温25℃左右放置20天,饲喂前应该打开袋或垛,晾晒2天后饲喂。
盐化法 把铡短或粉碎后的麦秸混入麦糠中,用1%的食盐水与等重量的秸秆充分搅拌后,放入容器内或在水泥地面上堆放,堆放一层,压实一层,然后用塑料布严密覆盖,放置24小时,使其自然软化,直接取用饲喂家畜,可明显提高麦秸、麦糠的适口性和采食量。
青贮法 青贮技术在我国已经应用推广多年,是秸秆加工饲料最常用的技术,也是处理秸秆数量最多、最简便易行的方法。由于麦秸的水分和糖分含量低于玉米秸,一般不单独制作青贮,可以与青草、地瓜蔓、花生蔓、米糠、麸皮或糟渣类等农副产品混合后青贮,混合后的原料水分要控制在45%~55%,青贮的方法同常规制作玉米青贮相同。
总之,新鲜麦秸和麦糠营养成分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是我国广大农区养殖业重要粗饲料之一,但在饲喂家畜时,要利用科学加工的方式方法,不要用未经加工处理的新麦秸、麦糠饲喂家畜,以免引起中毒和创伤性疾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