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种类
(一)抗菌类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
1.抗生素。目前,国内外常用做抗菌促生长的抗生素主要有:金霉素、土霉素、维吉尼亚霉素、杆菌肽锌、黄霉素、泰乐霉素、恩拉菌素、安普霉素
2.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喹乙醇、那西肽、牛至油。
人们虽然对抗菌药物的促生长作用机理有过许多的研究和探索,但至今仍未完全明了。长期的科学研究证明:食品动物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容易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而这种耐药性会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转移到人类的病原菌上来,使人类的耐药菌株增加,给人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失败。因此,不能使用治疗用抗菌药物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尤其不能使用人医常用的抗菌药物作为饲料的促生长药物添加剂。
(二)抗寄生虫类药物。
用于防病促生长的抗寄生虫类药物主要有两类:(1)抗蠕虫类药物。如左旋咪唑和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主要用于牛、羊。(2)抗球虫类药物。其种类较多,如氨丙啉、氯羟吡啶、尼卡巴嗪、氯苯胍、地克珠利、百球清、磺胺喹 啉、盐霉素、森杜霉素等。使用抗寄生虫类药物作为饲料的药物促生长添加剂,对家畜的生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蛋白合成促进剂。
目前,国外已批准上市的蛋白合成促进剂只有莱克多巴胺(ractoopamine),它是由美国礼来公司(Elanco)研制成功的,FDA于1999年12月批准其上市。该产品有很强的促进蛋白合成、减少脂肪合成的作用,能明显地增加猪胴体瘦肉,以11磅瘦肉取代7磅脂肪,而且本品在猪体内代谢迅速,休药期为0。
除了上述常用的几类药物添加剂外,尚有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国外已有商品上市,国内成熟的商品较少。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正确使用
农业部于2001年7月3日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这是我国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的法规性文件,必须遵照执行。通知中明文规定:除本《规范》收载品种及农业部今后批准允许添加到饲料中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之外,任何其他兽药产品一律不得添加到饲料中使用,兽用原料不得直接加入饲料中使用,必须制成预混剂后方可添加到饲料中。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用法与用量是许多次科学实验的总结结果,它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尤其是所用药量的大小,药量过小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药量过大则可能使畜禽中毒。休药期是指从畜禽停止摄入药物到允许屠宰的一段间隔时间,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
饲料药物添加剂不是营养物质,它不能代替饲料的营养成分。只有通过畜禽摄食配方合理、科学的日粮及良好的饲养管理,药物添加剂的促生长作用和改善畜禽产品品质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饲养者才能取得最好的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