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优势明显 以市场为导向,以畜产品加工龙头为依托,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地方优质畜禽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瞄准国内外市场,依托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畜牧专业市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业、绿色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培育壮大肉鸡、肉牛、奶牛、生猪、肉羊、肉鸭六大主导产业,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目前,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0多家,总资产达到50多亿元。年加工能力达到肉类26万吨、奶类9000吨、驴皮5400吨,皮手套15万打。
区域布局优化合理 以阳谷、莘县两县为主加快建设肉鸡生产基地;以茌平、高唐两县为主加快建设肉鸭生产基地;以东阿、阳谷、莘县、冠县四县为主加快建设肉羊生产基地; 以临清、高唐、茌平三县为主加快建设肉牛生产基地; 以阳谷、东昌府区、茌平、高唐四县区为主加快建设奶业生产基地,同时在全市积极推进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建设。目前,仅莘县一县,养鸡大棚就达1万多个,年出栏肉鸡1.5亿只,已成为全国肉鸡养殖第一县。过去,我市养殖量一直较少的肉鸭,今年也成为我市家禽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当前全市有4个种鸭场,存栏父母代樱桃谷种鸭20万只,高唐县今年可出栏肉鸭1000多万只,全市出栏肉鸭可达3000万只。
合作组织作用凸现 以发展畜牧合作社为主,对已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完善提高,做到发展一批、巩固完善一批;同时根据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趋势,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新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实现了畜牧业经营的组织化、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当前,各级畜牧部门安排专门力量抓合作经济组织,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按照“企业加农户、市场带农户、农户联农户”的形式,引导和组织农民创办了“龙头带动型、产销服务型、技术协作型、大户联动型”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共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200多个,带动农户3.5万户。据统计,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未加入的增加收入20-25%。
科技兴牧步伐加快 加快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工程,各级畜牧部门共选派84名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畜牧专家联系场户526个,组织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发放畜牧科技资料10万多份。加快胚胎移植和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近年共移植高产奶牛性控胚胎11568枚,成活率达到48%,受益农户4030个,实现社会效益725万元。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种畜禽场达到80家,家畜改良站点有200多家,基本建立起了“原种场—祖代场—二级扩繁场—商品代场”四级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全市肉鸡、蛋鸡、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5%、95%、100%、40%、30%。全市畜牧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60%,科技进步在畜牧增产中的贡献率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