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长春华正食品工业园坐落在长春合隆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分为两期。18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属于一期工程。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6万平方米,投资3.6亿元。该期工程于2004年5月正式奠基,2006年9月17日正式竣工投产,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该项目年利润总额达1.3亿元,是2007年长春市91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屠宰量从60万头增至180万头
“2002年,加快东北振兴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的热议话题。”吉林华正农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吕水现说道。吕水现当年参与18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吉林中部黄金玉米带,一方面通过自建PIC父母代种猪示范场和动员社会力量建厂,扩大饲养规模。另一方面,建设熟肉制品生产线,并向猪血、猪骨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精深加工延伸,从而实现产业链条的双向延伸,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生猪繁养至精深加工一条龙企业。
2004年5月,当建设工人的第一锹土高高扬起,华正食品工业园一期即18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正式奠基开工建设。距长春约12公里处的合隆经济开发区内,开始演绎一个关于“猪龙”(生产猪肉的龙头企业)的经济神话。3.6亿元打造的是一个生猪一体化产业链,华正的生猪屠宰量从60万头猛增至180万头。这个项目被列入了长春市2007年91个重大项目建设。生产线1小时内可屠宰500头生猪
放血、控血、开膛、去脏、分割……一个又一个流水线工序,一头生猪从被屠宰到分割成块包装仅需1小时。在18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的厂房内,生猪屠宰加工的过程,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1小时内可屠宰500头生猪。一分为二的白条猪进入分割间后,三条传输带同时转动,再转到另外一个工作间。“引进的这个生产线可以改变现有屠宰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卫生状况差的局面。”合隆肉类分公司经理姚久贵说道。这套生产线同时也创下了减少污水排放50%左右的佳绩。姚经理笑着表示,有了这个生产线,老百姓在购买猪肉时再也不用担心猪毛问题了。两道特殊的工艺,不但能有效地减少猪毛,而且能达到100%为猪皮杀菌的作用。让韩国、日本吃上中国猪肉
“从去年9月17日18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正式竣工投产,现在已经试运行了近10个月时间。”吕水现说,饲料生产、兽药开发、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屠宰分割等种种工序,铸就了一个生猪一体化产业链,这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率先示范作用。180万头屠宰加工的生猪,都来源于世界上最好的种猪之一——PIC猪。由5个品系杂交而成的PIC猪,猪肉最大的特点就是肉中蛋白质含量高,鲜嫩可口。
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在产品销售思路上,生鲜产品将以长春为中心,500公里为半径。直销为主,批发为补充,在这个区域内设立直销专卖连锁店500个。在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沙、上海等地,设立直销公司20个。同时还开拓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朝鲜等国际市场,使生猪年出口创汇达到1000万美元。生猪养殖给农民带来2.3亿元收益
“在18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没有落户到合隆前,大家就一直盼着望着。”在合隆经济开发区,当地一位老者说道。项目所在地周边,一直是生猪的主要产区,农安县更是我国第一产肉大县。可怎么在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中添加进科技含量,成了摆在众人面前的老大难问题。18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带给吉林省的是外汇和利税的增加,是一个龙头行业的填补。
18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给周边百姓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吕水现给出了这样两个数字:2.3与3.2。原来,90个“公司+农户”、8个生猪养殖厂……这一系列的生产方式,让18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的基地县(市)牧业小区农户的PIC商品仔猪养殖,直接带给了农民2.3亿元的经济收益。养猪户刘大姐告诉记者,自从家里养了PIC的种猪之后,就再也不用为卖不上价而担忧,“公司+农户”的养殖方式,使日子越过越好。据统计,18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的产业链能够解决3.2万人的就业。再往前推算,单就项目产业链的前端养殖部分年创造产值13.5亿元,一年可转化玉米8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