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邢玉龙、花拉、孟和……”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民致富能手中,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令当地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牧民群众耳熟能详。6月8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张有等人都是绒山羊养殖大户,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养起绒山羊,搭上绒产业的致富快车,发了“羊”财。
“咱们旗实施生态立旗战略,以草定畜,这就要求我们走优质高效畜牧业的路子啊!对于我们村,就是要发展绒山羊产业。”幸福之路苏木绒山羊养殖大户张有介绍说。在产业调整中,他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做法,带动几个大户主动淘汰劣质山羊,每户购进500—1000只优质绒山羊,禁牧舍饲,实行精养。几年下来,绒山羊绒质上去了,产绒率高了,名气也就大了。现在张有家的绒山羊单位产绒已达到1公斤,基础母羊产绒1.2公斤以上,他家仅绒山羊产业的年收入就达到30多万元。村里许多人也跟着张有养起了羊,现在幸福之路苏木胜利村有1000只以上的优质绒山羊养羊大户3户,300只以上的达23户,胜利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绒山羊专业村。
在右旗像张有这样的绒山羊养殖大户有几十个,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都走上了绒山羊养殖之路。绒山羊产业也成为右旗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搞繁育体系,培育绒山羊优质种公羊,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该旗拥有享誉自治区内外的种羊场,绒山羊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罕山白绒山羊”。在发展绒山羊产业中,他们采取“抓大户,建专业村,发展育种户”的做法,建立罕山白绒山羊基地。目前,巴林右旗的绒山羊已发展到100万只左右,年产羊绒403吨,实现收入1.2亿元。
绒山羊产业的发展吸引了雪莲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大维畜产品公司和宝日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等3家颇具实力的龙头企业落户右旗,使羊绒有了稳定的销路,且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36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了一批羊绒营销经纪人。这些“小商小贩”积极参与到绒山羊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购进种羊、淘汰劣质山羊、出售绒毛,他们穿梭往来于右旗的城乡各地,使右旗的羊绒市场流动起来,也使周边地区的羊绒源源不断地汇入右旗,每人年均收入达几万元。预计到2010年,巴林右旗将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羊绒生产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