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健康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发展


 
  近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4年提出“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2005年提出“加快发展畜牧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2006年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2007年又提出了“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发展健康养殖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农业部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

  今年1月26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畜牧业发展需要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从快速发展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转变。

  亟待解决问题仍多

  不过,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当前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另一方面,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风险、疾病风险进一步加剧,农民增收面临巨大挑战。近几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经历了市场风险、疫病风险、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多重压力,农户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

  内蒙古农牧厅畜牧处赵玉生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部分地区还存在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现象。大部分畜牧业生产要素的流动还处于自发状态,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加工增值能力差。大多数龙头企业技术装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

  促发展实现四大目标

  2006年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肉、蛋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奶业发展迅猛,奶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五位。畜牧业产值已超过1.4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的发展对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目前,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已超过600元,约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30%,一些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业现金收入已占到农民现金收入的50%左右。

  而这次出台的《意见》,则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4个目标: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50%上升到55%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目前的34%上升到38%以上;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长冯卫民认为,健康养殖业是以安全、优质、高效、天公害为主要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业,是在以主要追求数量增长为主的传统养殖业的基础上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并重发展的现代养殖业。

  因此,国家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优质畜禽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大力发展养殖小区,科学饲养、疾病防控、高效繁殖,环境控制等一系列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实现养殖业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健康生产,保障畜产品安全。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