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北省各地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丰产丰收,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生猪生产克服市场影响出现转机。在主要农产品生产总体向好的同时,农产品生产成本也持续攀升。据对全省主要农产品成本及收益情况抽样调查,2006年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湖北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但由于政策、价格、单产等因素的作用,全省大部分农产品收益呈增加态势。
一、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情况
2006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湖北省农业生产成本呈总体上升的态势。据对全省33个县378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抽样调查,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亩平生产成本(不含用工,下同)为180.51元,比上年增加24.05元,增长15.37%。其中小麦亩平生产成本为135.94元,与上年持平略减;稻谷亩平生产成本为227.45元,同比增加36.65元,增长19.21%;马铃薯亩平生产成本为163.67元,同比增加8.2元,增长5.27%;玉米亩平生产成本为121.48元,同比增加18.61元,增长18.09%。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成本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棉花、油菜籽、蔬菜和水果亩平生产成本分别为310.49元、110.97元、355.43元、385.08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6.72元、9.04元、149.03元、24.39元,增长17.71%、8.87%、72.2%、6.76%。
在畜产品生产中,生猪平均每头生产成本650.35元,同比增加28.61元,增长4.6%。平均每只鸡生产成本14.07元,同比增加5.05元,增长56.08%。平均每公斤鸡蛋生产成本4.18元,同比增加0.7元,增长20.26%。
2006年,促使湖北省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出现较大幅度上升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推动生产成本上升。2006年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2005年全年上涨15.1%的基础上继续上涨1.40%,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调查资料表明,农用手工工具同比上涨10.8%、饲料上涨4.1%、半机械化农具上涨2.7%、机械化农具上涨2.8%、农药及农药械上涨2.8%、农用机油上涨17.2%、其它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服务分别上涨5.1%和7.3%。
2、农业机械化的扩大使生产成本增加。随着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推广使用,湖北省机械耕田、播种、收割的面积大幅增加,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调查显示,2006年全省机耕面积2091.92千公顷,同比增长3.77%;机播面积334.37千公顷,同比增长43.1%;机收面积1647.14千公顷,同比增长17.02%。农业机械化广泛使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加大了生产服务支出。加之柴油价格上涨,导致机械作业费用大幅攀升,进一步加大了生产成本的增加。据调查,小麦、稻谷亩平机械作业费同比增加67.29%、35.01%。
3、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2006年,湖北省突发性自然灾害不断,2月的暴雪和冰冻、4月的强寒潮、6月开始的夏旱和局部较重的伏秋连旱,尤其是8月份开始大面积暴发的稻飞虱,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为把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农民加大防治病虫害力度,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据调查,为防治稻飞虱,调查户亩平中晚稻农药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104.69%。
二、主要农产品纯收益情况
2006年,虽然湖北省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有所上升,使生产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受政策、价格和产量等利好因素的拉动,大部分农产品的纯收益仍然要好于往年。据调查,粮食作物中除玉米收益略有下降外,其它作物收益均有不同幅度上升。小麦亩纯收益207.75元,比上年增加44.46元,增长27.23%;稻谷亩纯收益482.52元,比上年增加8.53元,增长1.8%;马铃薯亩纯收益282.98元,比上年增加95.27元,增长50.75%;玉米亩纯收益315.65元,比上年减少34.53元,减少9.86%。
棉花生产由于喜获丰收,经济效益比上年有大幅度的提高,每亩纯收益达到850.15元,比上年增加154.16元,增长22.15%。
与粮棉作物不同的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湖北省主要油料作物的油菜籽种植效益出现下滑的趋势,其他主要经济作物如蔬菜和水果的收益则有增有减。其中油菜籽亩纯收益为205.61元,比上年减少1.88元,减少0.91%;蔬菜亩纯收益为977.78元,比上年增加241.41元,增长32.78%;水果亩纯收益为1020.93元,比上年减少600.66元,减少37.04%。
在湖北省的几个主要畜产品中,生猪平均每头纯收益为31.77元,比上年减少68.46元,下降68.3%;平均每只鸡纯收益为8.43元,比上年减少2.84元,下降25.17%;平均每公斤鸡蛋纯收益为0.52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59元,下降53.3%。
三、影响湖北省主要农产品收益增减变动的因素
1、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落,影响了农产品收益。2006年受政策托市和市场的双重影响,湖北主要种植业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种植业产品综合生产价格同比上涨3.6%,其中谷物类上涨4.47%,薯类上涨4.54%,蔬菜上涨6.2%。调查资料表明,调查户平均出售小麦价格为1.26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0.12元,增长10.41%,因价格上涨小麦亩平纯收益增加31.38元。早稻价格1.33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0.10元,增长7.8%;晚稻价格1.45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0.08元,增长5.75%。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抵减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减收因素,使部分农产品的效益仍然有所增加。
而油菜、水果纯收益出现下降,主要是该产品价格上涨,不足以弥补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另外,生猪因价格下跌每头减收0.9元,肉鸡因价格上升每只增收0.57元。
2、单产水平不同,对农产品收益产生不同影响。2006年由于气候比较适宜,湖北省粮食、棉花增产增收。调查资料表明,调查户小麦平均亩产比上年同期增加10.35公斤,增长3.96%,因单产增加小麦亩平纯收益增加12.87元。调查户棉花单产比上年增长25.48%,因单产增加使其亩平纯收益比上年增加235.67元,大大抵消了生产成本增加和价格的下跌。
水稻由于受到稻飞虱的危害,在生产成本上升的同时,单产也受到了影响。调查户中晚稻较上年减产8.47公斤/亩,减幅1.64%,导致中晚稻每亩纯收益减少12.28元。受干旱影响,调查户的玉米单产比上年下降1.57%,因单产下降使其亩平纯收益下降6.97元。油菜籽单产比上年下降7.13%,因单产下降使其亩平纯收益下降24.32元。
四、提高农产品收益的几点建议
1、积极倡导科学种田,降本增效。从调查中看到,农民在种田中缺乏科学的引导,在用种、施肥、用药等方面户与户之间严重不均,随意性很大,存在潜在的浪费,抬高了成本。要引导农民进一步挖掘潜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质消耗。大力提倡测土配方施肥,降低肥料成本,提高单产;要在继续加大推广、推行机种、机收普及工作力度的同时,控制机械使用成本的增加,进一步降本增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管理。农资价格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种子、农药、农用柴油等价格,使种植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稳步发展。
3、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民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由于农民种植只是依靠以往的经验,缺少科技指导,所以遇到自然灾害,无应对措施,给农民造成减产,影响了经济收入。
4、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农民朋友提供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技术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着力培养一批新型农业科技带头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