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主席会议积极为我市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努力把遂宁打造成国家级生猪精深加工贸工农一体化基地
本报讯 (记者 陈畅)今年3月以来,在市政协主席邓新民的带领下,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多次深入我市各区县专题调研、视察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现场察看了部分生猪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生猪养殖基地、规模养殖大户、一般养殖户的情况,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情况通报,并积极为加快我市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据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生猪产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了现代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被省委、省政府确定现代生猪产业发展试点市。2007年,全市出栏生猪474.64万头,人均出栏1.53头,同比增长7.89%;猪肉产量37.1万吨,同比增长7.85%,占肉类总产量的69.5%;生猪产值61.67亿元,同比增长67.75%,占畜牧总产值的63.35%,高出全省平均值7.7个百分点,以猪肉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产业。
针对我市现代生猪养殖业还存在发展滞后、饲养方式落后、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多方联动机制不完善、动物防疫体系还不完善、养殖污染逐渐显现等问题,市政协主席会议还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生猪产业化进程提出了真知灼见。
市政协主席会议建议,市委、市政府要继续坚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把发展现代生猪产业作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重点,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黄金时期和省上把遂宁列为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试点市的机遇,认真实施《四川省现代畜牧业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在遂宁安排一批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科技项目,加快构建遂宁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加快建成四川省优质生猪产业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全省优质生猪养殖基地、加工基地、出口基地,抓住高金公司被国家列入生猪精深加工贸工农一体化企业的机遇,把遂宁打造成国家级生猪精深加工贸工农一体化基地,进一步做强做大现代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引领遂宁现代生猪产业的加快发展。
要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生猪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生态化,加快现代生猪养殖基地建设。要尽快解决遂宁没有优质良种猪原种场的问题,建议市政府加大对生猪优良品种原种场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摆脱难于从外地引进祖代良种猪的困境,建议市政府把在遂宁建设优质生猪原种场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申报,争取今年建成投产;要转变养殖方式,大力推广分散布局适度规模养殖场+沼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养殖方式,大力扶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种养业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规划引导发展一批工厂化的规模种畜养殖场方式,坚持种养结合,按照无公害绿色生猪养殖标准进行可控养殖、防疫和治污,使之产生生态、绿色、循环经济等综合效益;要支持农户和养殖场尽快购进仔猪、种猪补栏,使已建成的猪场和规模养殖户提高存栏率,确保今年生猪养殖出栏任务的完成。
此外,还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遂宁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根据土地对畜禽粪污的消纳能力,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布局,用合理的区域布局规划去引导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发展,特别应注意解决合理适度集中规模问题;要切实解决好防疫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建议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为市畜牧部门检测中心购置一台液像色谱分析仪,供畜产品安全检测的急需,并尽快落实村级防疫人员及其劳务费,认真按川编发(2007)114号文件精神,搞好市、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疫病防控体系的深化改革和机构的落实;要进一步发挥生猪专合组织的作用,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扶持发展农民生猪专业合作社,使我市的生猪专合组织真正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要积极探索有遂宁特色的现代生猪规模养殖新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由政府负责生猪养殖小区的排污管网等设施建设,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工厂化的大型养殖场,把养殖场的沼液引入附近土地用于绿色种植业、生猪粪水就地循环、综合利用,提高效益,消除污染,大力推广射洪县中坪村清见公司现代种养殖基地模式、安居区金龟村综合养殖基地模式、船山区元宝村智明养殖场生物发酵自然养猪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