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处中原的重要消费城市,河南省郑州市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投入,除人员工资外,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项经费也逐年增加。2006年投入700多万元,2007年将突破1000万元。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2006年,农业部对全国37个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表明,郑州市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由2003年的25%降低到4%,猪肉中“瘦肉精”和磺胺药检出率分别由11.25%、20%降低到1%和零,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检出率由15%降低到零,农残超标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了解,该市建立健全的“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将为消费者筑起一道可靠安全的消费屏障,为节日市场把关护航。“两级”是指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和各县(市)、区检测中心。“三层”是指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各县(市、区)检测中心,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机构。
该市严把“三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净化基地,严把源头生产关。加强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市政府自2005年起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并在此基础上逐年增加经费用于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标准化生产、绿色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农产品的奖励扶持。2006年底,全市已有17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了省农业厅的认定,面积达到130万亩。二是“逢进必检”,严把批发市场入市关。在郑州市区三大蔬菜批发市场、三大水产品批发市场和三个定点屠宰厂,派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和执法人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检测、监控。对进场交易的蔬菜、水产品实行企业自检、政府抽检、执法人员复检三层把关体系,做到“逢进必检”,抽检率达到100%,检测不合格农产品严禁入市。三是派驻专人,严把市场检测关。对市区72家大中型超市、连锁店经营的农产品,由市农产品质检中心执法人员直接进行抽检,不合格的不准在市场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006年,全市检测蔬菜98.5万批次,比2003年增加54.5万批次,增长124%;销毁超标蔬菜4.6万公斤,比2003年增加3.5万公斤,增长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