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猪年,有关猪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开平养猪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如何呢?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开平的养猪业通过走规模化和良种化发展的道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沙塘养猪协会、开平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的成立和落户,更是促进开平养猪业步上良性发展轨道,许多农民从中受益。本版从今日起,将推出三篇报道,分别就开平养猪业目前发展状况、开平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以及该市如何加快发展养猪业等方面进行报道,敬请垂注。
人们常说,猪是农家宝,养猪能致富。过去,开平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饲养一两头肉猪,收入所得可以用来补贴家用,如今,不少开平农民喜欢一次性饲养几百上千头猪,做真正的养猪专业户,收入所得买得起车也买得起房。近年来,开平的养猪业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引导下,通过走规模化和良种化发展的道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养猪,已成为开平农民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从“进口”到“出口”
开平养猪业的迅猛发展,首先表现在“量”的增多上。2000年以前,开平本地市场需求的生猪还需要从外省大量“进口”,而如今,开平本地生猪除充分满足本地市场外,还大量“出口”销售到珠三角各地。
据开平市农业部门介绍,2000年以前,由于开平的养猪业还主要停留在以往的单家独户散养的状态,所养猪的数量有限,根本满足不了本地市场对生猪的需求,2000年开平市上市生猪不足20万头,离本地市场的需求量30万头还差10万头,只能大量从湖南等外省“进口”。近年来,开平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大力引导养猪业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引进了开平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在该市各地大力发展养猪业,使近年来开平养猪数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去年开平市生猪饲养量达到了58万头,上市量达到了37万头,除了能充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还有近20万头生猪“出口”到珠三角各地,开平也因此成为江门五邑地区的产猪大市。
开平养猪业“量”的增多,不单单表现在产猪数量的增加上,而是主要表现在开平的养猪业逐渐走上了一条规模化养猪的良性发展道路,许多农户通过与公司合作,建有大规模的养猪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猪大户和专业户。目前,开平市规模化养猪场的饲养量达到了65%,年养500头猪以上的农户超过了500户,开平规模化养猪成为江门五邑地区养猪业中的一大亮点。
从滞销到畅销
开平养猪业的发展,还重点表现在“质”的提升上。过去,由于农户所饲养的生猪品种大多是本地土猪,肉质偏肥,经常会发生滞销现象,如今,开平养猪业的良种化达到了95%,瘦肉多,肉质好,畅销本地市场和珠三角各地。
让开平不少养猪户们记忆犹新的一次“危机”发生在1998年,由于当时开平不少养猪户,特别是散养户所养的生猪还是本地土猪,肉质不好,在市场销售中缺少竞争力,再加上那一年外省和省内各地产猪的数量大增,开平所产的生猪出现了严重滞销,价格一跌再跌,不少养猪户严重亏本,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因此受到重创。这种状况,引起了开平市农业部门和各大养猪场的高度重视,推广良种的工作也因此迅速铺开。沙塘养猪协会更是不遗余力,该协会从省的先进一级种猪场引进最好种猪,提高种猪生产性能,猪苗不足时,该协会还经常派出专车到广西等优质种猪场联系猪苗,与农户一起前往购买。2003年8月,开平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落户开平后,该公司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力量,向与之合作养猪的农户提供的猪苗都是品种优良的四元杂系列品种,使开平养猪业良种化工作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开平所产生猪再未出现过滞销现象,而且价格也很不错,良种化工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使开平养猪业平稳健康发展。
农业经济的“大钱袋”
在开平目前的畜牧饲养业中,生猪饲养业发展最为迅速,成为开平农业经济的“大钱袋”。如今,开平养猪业通过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大多形成了养猪同时养鱼、养鸭的立体化养殖模式,据粗略统计,去年开平这种立体养猪模式的总产值超过4亿元。
养猪成为开平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据粗略统计,去年开平养猪户的总纯收入近4000万元,其中养猪大户们更是收入颇丰,如沙塘镇朗畔东二村的养猪大户劳福如与当地一家公司合作养猪,年出栏6000多头生猪,每年可赚几十万元;赤坎镇人谭柏韶与开平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合作养猪,年出栏近6000头生猪,再加上同时养殖了300亩鱼塘,一年的收入有100多万元,在开平,像劳福如和谭柏韶这样的养猪大户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