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农业支撑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目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各地区各部门应深化认识、强力推进,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

  发展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基础;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通过推广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需要。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综合效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实现多环节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包括价格、质量、安全、品牌和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农业产业体系的综合竞争,说到底是现代农业水平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综合分析各种条件和因素,河北省发展现代农业正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使区域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工业化“区域落差”蕴藏的能量正加速释放,汇成一股资金和产业由南向北梯度转移的潮流,有利于河北借助外部力量加快自身发展;四是高新技术加速向农业领域渗透和扩散,带动了动物疫苗、生物农药、节水工程、农业信息等新型产业的兴起;五是生物质能源发展加快,拓展了农业功能,将带动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六是随着人们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绿色食品、方便食品需求日益扩大,将极大地拉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须多措并举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实践探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农业区域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特色+专业+规模”。应通过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形成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和产业带,提升农业规模效益和产业竞争能力。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应大力发展和普及现代农业科技,并用以改造传统农业。一是发展高新技术。重点发展新品种及种子处理技术、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节水技术、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工程与智能化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二是搞好示范应用。按照建设一个科技示范园、扶强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个主导产业、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的原则,大力实施“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完善推广体系。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同时,放活经营性服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活动。

  注重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就是通过运用工业生产模式经营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标准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环节,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需要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加强质量安全监测。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发展一批辐射面广的中小型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企业群体。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建设,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发挥集聚效应,实现规模效益。围绕核心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培育壮大块状、条状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循环农业发展。一方面,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民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搞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努力控制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围绕主导产品,构建产业之间相互依存、产品和中间产品及废弃物交换利用的产业循环体系,并积极引导构建企业内部循环体系、农业内部循环体系以及农户家庭循环体系。

  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用水效率;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二是完善综合保障体系。完善种养良种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森林草原防火体系、防洪安保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增强预警监测能力。三是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引导农户开展市场化作业,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四是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没有现代化的农民,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应培训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转移农民,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组织农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养和造就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