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对去年我省的牛羊肉市场,一些业内人士曾预测,由于去年我国肉食品加工的领军企业“草原兴发”淡出青海市场,有可能导致我省牛羊肉市场的价格波动,这种波动是在收购量减少后,牛羊肉的滞销带来价格的下降。然而记者从近期我省牛羊肉市场了解到的却是相反的情况——
从2001年,我省进入牛羊屠宰期开始,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牛羊肉经销商,明显感到牛肉、羊肉价格提高了。当进入到2006年的屠宰期,牛羊肉价格一路走高:肉价比2005年高了10%—15%,平均一斤羊肉的价格涨了一元,而一头牛的身价则高了120元,一些经销商甚至为收购不到牛羊肉而头痛。
记者在我省最大的、也是我省主要的肉食品出口加工企业——青藏高原绿色肉食品有限公司采访时得知:这家公司于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经和中东的埃及、卡塔尔、塔吉克斯坦、阿联酋、利比亚等国和地区签订了5000多吨牛羊肉制品的供货合同,和土库曼斯坦一笔8000吨牛肉的供货合同也正在洽谈中。市场前景可谓看好。可是,如何保证肉源,从而保证合同的按期完成,成了这家企业最头痛的事,公司负责人如是说:过去青海是有肉无市,现在则是有市无肉。为了保证肉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8%的价格收购牛羊肉,即便如此,目前,他们只完成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青海外宣力度加大使牛羊肉上扬
究其我省牛羊肉价格持续高涨的原因,很多业内人士无一例外地说,主要源于牛羊肉质量好。我省地处青藏高原,畜牧业生产主要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的牧区,牲畜生存的环境污染小,具有天然野味及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特点的牦牛肉和藏系羊肉,肉质优良,符合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对绿色环保食品的认知及食用要求,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导致我省出售的牛、羊肉价格大幅度上涨。
近几年,随着我省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尤其是“环湖赛”、“青洽会”、“郁金香节”、“国际摄影界”等活动的举办,使外界对青海的认知度明显提高;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更多的人走到了高原,看到了无污染的草原,和在无污染草原上放养的牛、羊。
海东农区那些为了致富,身怀一技之长、走到全国的“拉面匠”们更为青海牛羊肉的远销,做出了他们的贡献。为了一展地道的青海拉面风味,很多“拉面匠”和老板们坚持用家乡的牛羊肉,原料用完了,哪怕是空运,也要用自己家乡的产品,这就使青海的牛羊肉走得更远了。
青海可供市场的牛羊肉有多少
青海地处高原,独特的自然和气候条件成就了畜牧业的发展。从记者走访我省肉食品加工的两家龙头企业——青藏高原绿色肉食品有限公司和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来看,牛羊肉肉源紧俏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青藏高原绿色肉食品有限公司外贸订单中70%为牛肉制品,从我省畜牧业数十年的发展看,草食畜种结构中,七成以上为羊、牛的养殖规模不大,在广大的农区,“西繁东育”工程也多是以养羊为主,这是由于养羊三年便可出栏,时间短,牛则要达5年之久,即便是有养牛的也多以奶牛为主。近几年,由于饲料等价格的上扬和肉价低迷不成比例的现状,使过去养殖大户纷纷歇业,致使市场上牛羊肉短缺等等原因,造成了青藏高原绿色肉食品有限公司肉源的无保证,其结果便是七成以上的肉源来自甘肃的平凉、武威、张掖和新疆等地。为此,这家企业今年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在湟中、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源三地建立了6个肉牛生产基地。
与之相反的,则是绿草源公司对肉源的高枕无忧。绿草源主要针对国内市场,目前,其产品七成以上销往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州为主的珠三角地区,肉制品中牛羊肉各占五成。为了保证肉源,公司从2004年以提高当地收购价的办法,在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开始了基地建设,基地辐射到周边的泽库、达日、甘德等县。去年,投入400万元又整体收购了河南县冷库。据统计,仅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泽库两县基地带动的4000多牧户,年销售牛羊达8万头只。由于减少了中介费,和拉牲畜到西宁销售的运费,此两项就使牧户增收266万元。目前,绿草源的冷库里尚有1000多吨的库存。
造成目前我省牛羊肉市场紧俏的主要原因还有,由于气候原因,更多的草食畜多集中于每年的八至十一月屠宰,在过去,屠宰季节里,更多的牛羊肉是被各州地县的冷库冷藏起来,供应来年春夏季节。而现在的情况则不同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每年经新疆向欧亚一些国家出口的牛羊数量达数十多万头只;前两年“草原兴发”等企业进驻我省后,每年要收购牛羊三十多万头只;蜂拥而至的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来我省收购牛、羊肉,屠宰的旺季也便成为了销售的旺季。
从总体看,我省的牛羊肉市场已经打破了过去一直处于价格低迷的状态,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市场是否真的已经云开雾散,还待时间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