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布2006年度食品安全白皮书可放心吃肉

  
  中新浙江网1月8日电 蔬菜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肉类是否含瘦肉精?超市、卖场过期食品处理是否及时?今天上午,杭州市政府新闻办与市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委员会向社会发布了杭州市2006年度食品安全状况的白皮书。这份白皮书详细记录了2006年度杭州市的食品安全情况,在一个个数字的背后,可以看到杭州市民这一年来吃了什么,吃得怎么样。

  市民吃肉可以放心

  根据白皮书透露,杭州市区放心肉上市率达99%以上,区、县(市)城关镇放心肉上市率达99%以上,乡镇放心肉上市率达85%以上。一年来,杭州市组织屠宰执法检查1733次,检查经营户(含屠宰场)56836家次,取缔私宰窝点20个,收缴违法产品11298公斤,销毁1783公斤。市区生猪宰前“瘦肉精”检测比例已由原先的3%提高到5%。

  各个环节确保吃得安全

  2006年杭州市组织对基地上市前蔬菜、水产品、畜产品、水果、茶叶和粮油等6大类食用农产品检测,平均合格率为99.6%,达到市政府提出的生产基地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的要求,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一共确定了30个蔬菜产地监控点。

  进入流通领域的蔬菜农残也有了完善的检测网络体系,全市共有151家单位、171个门点,其中蔬菜批发交易市场4家、超市(生鲜)门店43家、农贸市场124家全面实施了蔬菜农残规范检测工作。

  此外,全市全年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有成效

  自2005年4月以来,杭州市对肉类行业、粮食行业、儿童食品行业的3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第一批30家试点企业的信用等级,通过征信、消费者满意度调查、试评价、审查、媒体公示等程序,已于6月1日正式向社会公告,覆盖全市的第二批71家企业的试点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实现试点由市本级向区、县(市)延伸,由粮油、肉类、儿童食品向豆制品、乳制品、茶叶、酒类等行业延伸。“杭州市食品安全网”已于9月13日正式投入运行。

  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全面启动

  一个集农副产品和粮食交易、仓储、加工、信息、检测、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杭州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已经全面启动,该物流中心是长三角、华东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是杭州市食品安全的准入口。该项目规划主要有4大功能区9个专业区块,总建筑面积达181万平方米。力争通过6年时间的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农副产品物流基地。

  2006年12月28日,全国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8万吨冷库、冷冻食品交易市场及肉类交易市场正式动工建设,该冷库建在勾庄,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届时将为我市肉类食品安全再增加一道防护线。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