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有个奶产业风险基金会

  
  养殖户得到补偿满心欢喜

  11月28日,包头市奶产业基金会九原区办事处行政部部长高候仓、理赔部部长韩秋珊以及九原区哈业胡同镇农业办主任魏俊等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哈业胡同镇打不素一村奶牛养殖户高伟林家,将9000元补偿金送到了高伟林手中,这个老实巴交的农家汉子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今年9月,高伟林家的一头荷斯坦黑白花奶牛下牛犊时难产,导致子宫脱落,大出血死亡。高伟林立即给包头市奶产业基金会九原区办事处理赔部打了电话。不到两个小时,有关工作人员就赶到了现场,对死牛进行解剖后认定系意外死亡。第二天,高伟林办理了奶牛意外死亡的理赔手续,两个月后他顺利地拿到了9000元补偿金。

  韩秋珊向记者介绍,高伟林为这头奶牛入保时交纳了300元,由于这头奶牛属于年产奶7吨以上的优质牛,所以他获得了所交费用30倍的补偿。

  “在关键时刻,奶产业风险基金真的能帮上我们大忙!”欣喜之余,高伟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死亡的这头奶牛按照市价可以卖到1.1~1.2万元,如今政府一下子就给补偿了9000元,他自己只需要承担一小部分损失。他准备把这笔钱继续投入奶产业,发展壮大自己的奶站。

  高伟林告诉记者,去年,他家的奶牛连大带小死了好几头,损失了三四万元,经济压力非常大。奶产业风险基金启动后,他想参加又有顾虑:养牛投入已经很大了,再把钱投入到奶产业风险基金上,万一奶牛死了得不到补偿,自己的辛苦钱不就打了水漂了吗?

  最终,高伟林狠了狠心决定试一试。今年7月,他将家里的40多头奶牛全部入了保。此次拿到补偿金后,高伟林的信心更足了,他说:“奶产业风险基金相当于给奶牛上了一道保险,有政府和社会与我共担风险,我心里踏实多了。”

  11月28日下午,高候仓、韩秋珊等人还给九原区麻池镇奶业公司八队的王海斌送去5000元补偿金。“顺利拿到补偿金所起的示范作用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们还准备深入打不素村阿贵沟开展工作,那里的几个养殖户看到其他养殖户得到实惠后,也想为自己的奶牛入保。”韩秋珊高兴地对记者说。

  风险基金是把保护伞

  高候仓告诉记者,奶产业是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的产业,建立奶产业风险基金可以为奶牛和养殖户撑起一把保护伞,使奶产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以往死一两头优质奶牛,一些养殖户就会把1年的利润都赔进去,长此以往,对他们的积极性打击很大。奶产业风险基金由政府、社会、养殖户共同承担风险,从一定程度上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

  高候仓说,奶产业风险基金的来源可以充分说明其共担风险的特点。目前,包头市奶产业基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下拨、大型龙头企业募集以及其他合法募集资金、养殖户入保资金等。政府牵头,有能力的企业充分参与,充分体现了政府支持、社会协助、养殖户受益的宗旨。

  据了解,包头市今年拨出1000万元用于奶产业风险补偿,包头市奶产业风险基金领导小组负责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九原区作为包头市第二大奶牛养殖区,拥有近15万头奶牛。今年,仅九原区政府就下拨175元专项资金用于奶牛死亡补偿。

  要让更多的养殖户受益

  按照规定,参加奶产业风险基金的奶牛应该在6月龄以上,9岁龄以下。产奶奶牛按产奶量不同所交金额也不同,补偿比例和补偿金额也不同。风险基金交纳实行份额制,每份50元,不同的奶牛限定不同的份数。犊牛、育成牛、初孕母牛补偿比例是1:10;年产奶4吨以下的奶牛补偿比例是1:20;年产奶5~6吨的奶牛补偿比例是1:25;年产奶7吨以上的奶牛补偿比例是1:30。

  按照常理推断,加入奶产业风险基金会、积极为奶牛入保的养殖户应该非常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以九原区为例,截至11月27日共有198户养殖户加入奶产业风险基金会,2150头奶牛入保,交纳资金32.25万元。与九原区近15万头奶牛这个数字相比,入保奶牛不足2%。目前,包头市奶产业基金会九原区办事处共对27户养殖户的42头奶牛进行了补偿,补偿金额为29.4万元。

  无疑,这个现状与预期是有相当差距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高候仓分析道:“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奶产业风险基金运行时间短,养殖户完全接受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二是不少养殖户对于基金会能否及时理赔心存疑虑,许多人持观望态度。”

  如何在短时间内打消养殖户的疑虑?包头市有关部门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一方面及时发放补偿金,另一方面让村里的防疫员、配种员承担起宣传的任务。同时,他们还借用奶牛科技入户项目推动奶产业风险基金工作的发展,鼓励那些意识较为超前的养殖户率先接受新事物,从而带动其他人入保。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