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辽宁省畜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是受去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和今年全国性生猪市场波动的影响,上半年全省猪、鸡价格一路下滑,养殖户损失较大。但随着国家、省扶持政策的落实,进入下半年,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全面回升,养殖效益好转。截至2006年3季度,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45万吨、138.8万吨、5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7%、9.3%和28.7%。
一、生产形势分析
1.生猪生产。2006年,我省生猪生产在波动中实现增长。3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1565.4万头,同比增长2.1%;出栏1559.6万头,同比增长7.9%。2006年1-6月份,我省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全省活猪均价从6.93元/千克降至5.11元/千克,猪玉比价由6.31:1降至4.48:1,养殖户出栏一头猪由盈利80-100元降到亏损50-100元。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养殖户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经验不断积累、能力不断加强。在低潮期,多数养殖户积极改良品种,每头三元杂交猪可多实现效益30-60元;加大可繁母猪淘汰力度,全省可繁母猪存栏占上年同期生猪存栏由1季度的9.55%,下降到3季度的8.58%。随着品质的提高和供给的减少,活猪价格从7月份开始回升,9月份涨至7.25元/千克,猪玉比价达5.45:1,养殖户出栏一头猪可盈利100-150元。
分析今年市场持续低迷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的周期性波动。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我省生猪生产持续高效益,形成了长达27个月的波峰。从2005年10月份开始,生猪效益下滑,2006年1-6月份就是这次下滑的延续,形成了近9个月的波谷,这是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必然结果。预计4季度,我省生猪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虽然目前玉米、鱼粉价格偏高(9月份玉米1.33元/千克,比1月份上涨21%;鱼粉8.22元/千克,比1月份上涨33%),但综合分析新玉米上市、季节转冷后食肉增加和未来节日拉动,生猪生产仍可保持合理效益,今年可走出低谷。
2.蛋鸡生产。2006年,全省蛋鸡生产克服了市场的持续低迷,实现增长。3季度,全省蛋鸡存栏19809.6万只,同比增长1.7%;出栏9054.9万只,同比增长10.1%。2006年1-7月,全省鸡蛋价格始终在3.98-4.42元/千克间震荡,多数养鸡户在保本或每千克鸡蛋亏损0.5-0.8元的状态下艰难维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省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养禽业的扶持政策,在疫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帮助养殖户、企业渡过难关。8月份蛋价开始飙升,9月份涨至6.05元/千克,每千克鸡蛋盈利1元以上。
我们认为,鸡蛋市场的持续低迷主要是受禽流感的影响。我省约40%的禽蛋用于外销,经过努力尽管省内市场恢复较快,但省外市场的增长需要时间较长。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即使没有禽流感的发生,蛋鸡生产也要进入低潮期。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9月,全国蛋鸡生产持续高盈利,存栏猛增,生产供过于求。今年前3季度养殖户加大淘汰力度,全省蛋鸡出栏同比增长高达10.1%,证明了这一事实。因此,蛋鸡生产的持续低迷也是市场波动的必然结果。
3.肉鸡生产。2006年,全省肉鸡生产克服了较大困难,保持平稳发展。3季度,全省肉鸡出栏34254万只,同比增长1.12%。今年1-6月份,肉鸡收购价格平均为5.6元/千克,水平较低。一是因为禽流感的影响依然存在,鸡肉消费不足;二是因为美国等国家进口杂碎鸡肉抢占了国内市场,使鸡肉价格上涨动力不足。虽然行情不好,但我省肉鸡养殖户多从事订单生产,龙头企业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竭尽全力扩大库存,千方百计搞产品促销,分毫不差地兑现收购合同,发挥了市场波动缓冲器的作用。1-6月份,养殖户出栏一只肉鸡可有1-2元的纯利。7月份肉鸡收购价开始上涨,9月份涨至7.08元/千克,养殖户出栏一只肉鸡获利2-3元。
4.肉牛生产。我省肉牛连续多年平稳快速发展。2006年以来,去骨牛肉价格稳定在16.18-16.74元/千克之间,属历史最高价位。3季度,全省牛出栏216.8万头,同比增长11.7%;牛肉产量34万吨,同比增长11.8%。我省存栏肉牛中绝大多数为改良牛,品质高,饲养风险小,对中低收入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育肥牛养殖户经过3-4个月的育肥,每头牛可获利600-800元;自繁自育的养牛户,每头牛可获利1000-1300元。
5.奶牛生产。2006年,我省奶牛平稳发展。预计3季度末,全省奶牛存栏26万头,同比增长20%。经历了2004年的大涨和2005年大跌之后,2006年的奶牛市场运行平稳。牛奶价格除7月份季节性下降外,其它月份均保持在1.97-1.99元/千克。年产奶4-5吨的奶牛价格保持在8000-10000元,年产奶6吨的奶牛价格保持在1万元以上。奶牛饲养户效益合理,一般年产奶4-5吨的奶牛年获利2000-3000元,一些饲养管理水平好的规模饲养场每头牛年可获利3200元以上。
6.肉羊生产。2006年,去骨羊肉价格从17.45元/千克涨至18.00元/千克,属历史最高价位。但我省肉羊产业发展较慢,农民养羊效益不高。3季度,全省羊饲养量1384.9万只,同比增长1.3%。农民饲养普通肉羊每只获利50-90元,少数饲养优质杂交肉羊的每只获利200-300元。究其原因:一是肉羊加工企业薄弱,产业化体系不健全。我省肉羊大多以活羊方式销往河北和京津地区,停留在原始产品和原料生产的初级阶段,效益极低。二是良种覆盖率低。由于龙头企业薄弱,不能按质论价收羊,养羊户宁愿饲养肉用性能低劣的小尾寒羊与当地羊的杂交羊,也不愿花15-20元进行杂交改良。因此,扶壮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化体系,发展优质、高档羊肉生产是我省肉羊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7.全年形势预测。根据全省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和畜产品价格走势等因素分析,预计四季度全省畜牧业生产将呈平稳上升态势,全年肉、蛋、奶产量有望达到367万吨、235万吨和9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5%和25%。猪存栏1747万头,出栏2251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和9%;牛存栏405万头,出栏313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羊存栏991万只,出栏91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0%和20%;禽存栏34588万只,出栏67273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和6%。
二、主要工作特点
面对今年的困难形势,我省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以畜牧小区为主要载体,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
近几年,我省以标准化畜牧小区为主要载体的标准化规模生产发展迅速。2006年,全省已新建小区1092个,预计年底全省小区将突破7000个。在小区建设的带动下,全省规模饲养场(户、小区)达44.5万个,主要畜禽规模饲养比重达到75%以上。一是多方面筹集资金。2006年,我局协调财政资金2000万元,全部用于禽流感灾区发展标准划畜牧小区,进行生产自救。各市也加大投入力度,沈阳、大连、锦州、阜新等市每年用于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专项投资均超过千万元。我局还积极协调土地、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争取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近9亿元的社会资本投资小区建设。二是实施项目引导。我局重点抓好禽流感标准化畜牧小区生产自救项目,省投资2000万元,灾区市、县财政拿出资金7800多万元,协调用地3300多亩,新建以家禽为重点的小区116个;东部山区绒山羊舍饲圈养标准化小区示范项目,省投资210万元,建小区9个,以点带面,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三是完善标准体系。今年我局出台了《家禽标准化小区建设与管理规范》、《辽宁省标准化畜牧小区认定办法(试行)》,以“两分、三通、五有、六统”为特征的畜牧小区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省级标准化畜牧小区认定工作。
(二)以粪污治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为重点,发展清洁化健康养殖。
近几年,我省重点推广除味、建立防渗型堆粪场和化粪池、生态净化、制造有机肥四种粪污治理模式,树立了一批典型。2006年,我省决定在抚顺市大伙房水库流域实施畜牧清洁化生产示范项目,对规模饲养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和养殖专业村(屯)粪污的处理采取不同的工艺组合,实现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总投资3200多万元,运行后可保证以沈阳为中心的省内7个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不受畜禽粪污污染。在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方面,我局积极开展培训,组织相关协会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引导企业开展认证,目前累计有242家企业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有50余家企业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品认证。
(三)以协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发展组织化合作经营。
我局在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在全省推广开原市小李台村标准化蛋鸡小区管理协会、大连市金州区三十里堡镇心乐奶牛合作社等以协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典型,采用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邀请媒体宣传等形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大户、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和农民自办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民畜牧业专业协会442个,合作社99个,有近10万个饲养场(户、小区)初步实现了组织化合作经营,养殖户抵抗市场风险的总体能力得到加强。
(四)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发展产业化经营。
近几年,我省畜产品加工业年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畜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40%。结合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我省在2006年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基地”的经营模式,推动养殖基地与龙头企业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对合作社或协会型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组织其向省经委争取技术改造项目11项,贴息资金1861万元。同时组织沈阳华美、昌图国美两企业成功申报农业部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企业;组织辽阳新风、沈阳华美两企业成功申报农业部全国名牌农产品;推荐73家企业申请禽流感第二次财政贴息。目前,全省有肉蛋奶加工企业166家,加工能力320万吨;饲料加工企业929家,加工能力1300万吨;草产品加工企业15家,加工能力20万吨,人工种草260万亩。
三、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