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门区畜牧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清河门区抢抓我市经济转型的机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采取政策扶持、强化服务等措施,加快生猪、肉牛、肉羊、奶牛和蛋鸡等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使全区畜牧业生产呈现出快速增长、优质高效的好势头。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7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清河门区所辖的乌龙坝镇和河西镇,靠近清河门矿区,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3亩,再加上土质瘠薄,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缓慢。一遇到灾年,还要大幅度下降,有些已经脱贫的农户还会因灾返贫。随着我市经济转型工作的深入开展,清河门区进一步理清了农业发展思路。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看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做好畜牧业发展大文章,只有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居主导地位,农业结构调整才算有起色,农业增长方式才会有根本转变。根据转型工作需要,在抓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打破传统的以庭院为主的饲养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各类养殖小区建设上。在市有关部门指导和扶持下,河西镇河西村养殖园区于2002年建成投产。园区占地180亩,共入住养殖户96户,其中有60多户为下岗职工。该园区是养猪专业小区,共建成标准暖棚猪舍131栋,每栋可饲养基础母猪20头,年繁育仔猪400头。入住养殖户坚持自繁自养,效益十分可观。养猪大户刘玉杰建有2栋猪舍,通过自繁自养,2003年生猪饲养量达到845头,年出栏育肥猪596头,加上当年生猪市场价格平稳,年获利18万元。入住的下岗职工通过在养殖园区再就业,都有了稳定的收入。

    在河西村养殖园区这一典型带动下,全区先后建成7个有一定规模的封闭式养猪小区。各养殖小区都成立了养猪协会,对进入小区的养殖户提供全程服务,即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灭病,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生猪销售。河西村养殖园区还借鉴城市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的办法,在养殖小区成立物业公司,对养殖小区实行物业化管理。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生猪品质好,无病害,经物业公司联系销售的生猪价格普遍高于当地市场价格。在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的同时,区畜牧管理部门还积极培育发展养猪专业村,使传统的分散养殖向专业村、专业园区规模化养殖发展。据统计:2005年,全区生猪饲养量为16.6万头,出栏12万头。随着今年下半年生猪市场价格的回升,预计今年生猪饲养量及出栏都将超过去年,养猪效益也将大幅度攀升。乌龙坝镇东堡子村肉牛养殖小区有多年历史,在经济转型带动下,肉牛生产也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该小区共出栏肉牛15000头,销往阜新市区及沈阳、义县等城市。在阜新牛肉市场上,东堡子小区牛肉占总销量的80%。养牛大户戴明宏肉牛存栏始终保持在80头左右,年出栏500多头,年纯利达10万多元。

    为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区财政加大扶持力度,对大型养殖园区兴建人畜饮水工程及集中解决排污设施,都投入大量资金,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2001年10月,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知名品牌的饲料加工企业,根据养殖户的需要生产有多种配方的猪饲料。饲料厂家还聘请畜牧兽医专家,成立畜牧专家技术服务中心,通过办班培训或上门指导等形式,向养殖户传授现代养殖技术、畜禽病诊治、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使养殖户生产成本下降,养殖效益提高。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