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由于豆油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油厂压榨利润普遍回升,而且国内豆源逐渐减少,东北地区内、外油厂开始提价收购国产大豆,国产大豆价格也出现持续恢复性上调的态势。同时,产区由于大豆生长期间低温多雨,今年新豆上市时间和产量都将受到影响,再加上双节的来临也会对大豆需求形成刺激,大豆价格有望延续当前的上扬行情,东北豆农也将迎来售豆良机。
当前豆价已经处于近年低点
根据对国内主要粮食批发市场7月份三等油用大豆的销售价格统计显示,2006年7月份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三等油用大豆平均交易价格为2497元/吨,较2005年同期下跌12.18%,较2004年同期下跌27.64%,同时也比2005年10月新豆上市期间的市场平均交易价2695元/吨下跌7.3%,为近年来的最低交易价格。当前9月船期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仍在2600元以上。由于当前豆价处于近年低点,而当前东北地区使用国产豆压榨利润明显高于进口豆,油厂将继续加大对国产豆的采购力度,因此新豆上市前国内大豆价格仍有回调上涨的空间。
今年国产大豆产量较去年将有所下降
根据4月份对国内粮油市场的行情监测显示,4月份国内大豆进口数量庞大,又因疫情的影响,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市场价格也因此步步下跌。据统计,当时全国大豆平均市场交易价格在2548元/吨左右。由于种植效益的下降,东北地区的大豆播种面积也首次出现下降局面。根据黑龙江省农业部门统计,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为5905.4万亩,比2005年的6321.9万亩减少416.5万亩。预计2006年全省大豆产量约为698.5万吨,比2005年的748万吨减少49.5万吨。
双节效应即将体现,下游产品需求好转
由于7-8月份期间,国内油厂受压榨利润困扰,借豆油市场供应减少的有利因素大幅调高其市场价格(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400-500元/吨),导致豆油和棕榈油价差扩大,国内经销商不断加大豆油中棕榈油的勾兑量,甚至干脆以无色无味的棕榈油直接替代豆油进行销售,冲击了豆油市场份额,使其终端销售疲软,在进入8月份后价格一路回调。而从当前市场行情来看,由于国内油厂继续采取限产措施,而根据商务部的统计,7-8月份的豆油进口量也呈现下降趋势,仅为5.7、5.4万吨,经过8月上中旬的整理之后,在中秋国庆的节日效应刺激下,豆油走高的几率将再次增强,价格易涨难跌,继续回调幅度有限。其次,东北、华北地区豆粕市场也有复苏迹象。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7月国内市场生猪价格普遍回升。随着养殖效益明显好转,饲料公司对主要原料豆粕的需求正在增加。截至目前,东北地区豆粕的最低销售价格为1860元/吨左右,较8月上旬上涨了30-70元/吨,油厂的出货情况一直比较理想,大部分油厂的库存压力基本缓解。整体来看,市场已基本认可后期养殖业情况将继续好转,由此带来的豆粕消费也将会相对较好。在压榨利润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油厂也将会继续加大对国产豆的采购力度,支持豆价上涨。
全球大豆供需形势紧张,豆价跌势即将结束
据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油世界》称,尽管近期芝加哥大豆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以及制成品期货大幅走低,但是最新的全球供需形势显示大豆价格的下跌可能很快将会结束。过去三周里,《油世界》将全球七种主要油籽的产量预测值下调了400万吨,这是由于许多国家的产量受损。与此同时,油世界预计2006/07年度世界7种油籽的消费量将会提高1200到1300万吨,大豆消费量的增幅最大。这意味着2006/07年度世界7种油籽的库存将会降低700到800万吨。由于全球供需前景利多,现在的价格对于远期定价来说显然非常有吸引力。考虑到生物燃料的未来形势,加上植物油在生产生物柴油上的消费预计加速增长,这将对价格构成重大利多。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大豆价格有继续上涨的动能。但当前进口大豆港口库存仍然维持在340万吨的高水平,大豆供应依然充足,所以幅度不会太大。进入9月下旬后,随着新豆的陆续上市,大豆市场也将重返熊途,东北豆农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出售手中余粮,规避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