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企合力打造品牌“双汇”出口稳步攀升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惟一一家对日本注册的偶蹄类动物产品出口企业,今年初以来,漯河检验检疫局与企业一道,积极主动地开展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应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检验监管,建立诚信体系,共同打造出口品牌,确保对日出口肉制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双汇集团肉制品对日出口大幅攀升,实现了高门槛下的高增长。1至6月,出口3758吨,货值131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3%和85.34%。
  狠抓生产源头管理。从今年2月下旬开始,通过对出口肉类企业产品质量调查和目前养殖业现状调查,组织出口肉类加工企业及外贸部门召开3次协调会,安排部署备案养殖场考核工作,在河南局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处室的指导下,漯河局抽调得力人员,和企业兽医联合,不分节假日,不畏苦和累,深入到包括漯河在内的6个地市40多个县区的800多个规模养殖场进行现场考核,利用近3个月的时间,考核推荐了312家符合出口供宰条件的生猪养殖场,进行备案注册,使该局管辖的备案养殖场总数达到462家,居河南省之最,为出口肉类加工企业选择更多、更好备案养殖场的生猪提供了原料基地。同时,还加班加点,完成2万多字的《备案养殖须知》等资料的编写,内容涉及备案方面的规定,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安全用料、用药知识等,免费发给备案注册养殖场,科学、规范地指导生猪养殖。
  严把原料进厂关。漯河检验检疫局要求双汇集团要选择规模大、条件好、管理规范的生猪备案养殖场作为对日原料基地,编制对日原料备案养殖场清单备查,供宰生猪必须来自对日原料养殖场清单范围内的养殖场;供宰生猪进厂屠宰时,“动物检疫合格证”等手续必须齐全,证单所列场主姓名或养殖场名称要与备案注册养殖场的法人代表或养殖场名称相一致;对所要屠宰的生猪要分圈存放、分圈宰杀,并做上标记;生产过程中,对每头猪取10克肝脏,以1个养殖场为1个混合样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确保每头生猪原料合格。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企业在开工生产对日出口产品前,检验检疫人员对设备、用具、生产现场、原料进入等进行严格把关,做到心中有数;生产过程中,进行严密监管,监督其食品卫生和安全保障行为,看其HACCP体系运行和SSOP等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实情况以及各项记录是否按要求填写,是否记录完整;重点对偶蹄动物熟肉制品的热加工要求和卫生标准进行监控,保证产品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在完成国家质检总局残留监控任务的同时,漯河局还在屠宰加工企业待宰圈抽取猪血样,定期对动物疫情进行检测,使各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完善各种手续和记录。要求屠宰加工企业和对日肉制品加工企业全面建立对日生产产品加工台账,包括生产日期、生产过程、屠宰生猪头数、各种规格原料肉的数量、重量、标识等,以及应有的验收、交接记录,保证生产、监管、检验检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做好成品检验检测。根据企业报检计划,在查看成品的同时,对其仓库环境、卫生、温度、“三防”措施、产品码垛、摆放、标识等再次随机查看,符合要求后,依相关标准等进行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感官检验和实验室检测,全部合格后,按规定出具相关证书,并监装发运。
  完善证书内容,实施证书确认制。对发往日本的产品,在确保质量合格后,还要重点完善单据手续,保证检测项目,规范证书内容,诸如热加工自动温度记录、保存条件、生产日期等等;然后对需要出具的兽医证书、卫生证书等,先拟制草稿,传真至代理商或客户,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核对和确认,力保万无一失,特别是对新产品和新客户,对证书中的内容,甚至需要进行一字一句地推敲,直至全部满意。
  “企无德不立,政无法不威”,通过检企的共同努力,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双汇对日出口产品的规格和品种不断增多,由原来刚注册时的一种香肠发展到现有的高温杀菌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猪骨抽出物,禽肉类制品等4大系列60多个规格品种,出口数量也继续攀升,而且大大提高了出口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共赢。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