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鹿业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

养鹿业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

——鹿业分会赴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地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掌握我国茸鹿(梅花鹿、马鹿)产业发展动态,针对当前养鹿生产在良种推广、饲料营养、繁殖技术、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问题,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会长杨福合、副秘书长付龙霞于2019年11月4-8日赴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走访了长春东大鹿业公司梅花鹿养殖场、东丰县文福鹿场、东丰县鑫利达鹿场、哈尔滨江北鹿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等单位。在双阳畜牧局、东丰鹿业局、西丰县鹿业发展办公室和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的组织安排下与吉林省双阳区鹿场代表、东丰县鹿场代表,辽宁省西丰县鹿场代表和黑龙江省鹿场代表进行了座谈。双阳畜牧局局长林俊辉,东丰县人大副主任于春海、鹿业发展局副局长张清、西丰鹿办主任李占武、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特产研究所所长卫喜明参加座谈,鹿业分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长春农业科学院田来明、哈尔滨特产研究所赵列平、东北林业大学李和平等一同参与调研。

在调研中了解到,双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梅花鹿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双阳区保留了畜牧局,旨在重点推动梅花鹿之乡的鹿产业发展,目前双阳骨干型养殖场逐渐壮大,加工企业颇具规模;西丰在加快鹿业发展的举措中,制定了存栏补贴、建舎补贴、贴息等具体可操作性强的鼓励政策,目前西丰梅花鹿存栏每年增加超过6000头;东丰县现已把梅花鹿产业作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了东丰县梅花鹿产业发展局,梅花鹿科技服务中心,梅花鹿种源保护中心,制定了完善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战略,集中打造东丰梅花鹿国际产业园项目,同时东丰县重点整合各种当地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以梅花鹿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黑龙江地大物博,各地的鹿业养殖都独具特色,但是与吉林省和辽宁省不同,黑龙江地方政府对鹿的养殖和科研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的支持也很有限。

在走访和座谈中,综合大家的反馈意见,目前养鹿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国家层面上要对家养鹿在行政管理上进一步松绑,同时缺乏长期的鹿产业发展战略指导。第二、在市场管理层面,缺乏系统的、执法可操作性强的质量检测和鉴别体系,销售市场鱼龙混杂。鲜茸市场交易目前仍处在地摊交易状态,急需市场环境和卫生状况的改善。第三、在养殖管理层面,目前鹿的养殖业整体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低,现代化、智能化的养殖技术在养殖场基本没有应用。疾病防控、繁育技术、繁殖成活率等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统一的饲养标准,饲料营养标准,大多还是靠养殖场饲养人员的个人经验。第四、在育种推动层面,为推动养鹿业树立正确的育种观念,引领和指导育种方向,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每年都组织举办鹿王大赛,经过9年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就大赛的指标制定方面,根据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修订,以便更好的指导生产。第五、在养鹿技术普及层面,目前很多养鹿场严重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技术指导,也没有很好的渠道去获得相关的信息。第六、在从业人员文化技术水平层面,目前养殖场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即使是专业人员技术水品也参差不齐,不能满足鹿场高水平发展的需求。

总而言之,中国在鹿的养殖方面,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饲养规模、技术力量,人才队伍、标准化程度等相比,还相当的落后,仍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会长杨福合指出,虽然养鹿业现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考验,但养鹿业的前景十分看好。就养殖而言,如果生产鹿品种和生产性能好的话,一头鹿平均每年可实现2000元左右的纯利润,就产品开发而言,鹿茸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可生动物药材,且功能特殊,随着研究的深入,成果的转化,将在医药、保健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就国际市场竞争而言,中国的鹿茸市场一直是新西兰、加大拿、俄罗斯等国鹿茸出口的主要对象,而且数量较大,如果中国养鹿业没有高质量的自我发展模式,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也十分严峻。

就此我们提出,养鹿业要高质量发展,还需国家、地方、生产、科研等层面整体布局,各司其职,有机结合。

   一、国家农业、林业的高度重视,解决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政策限制,并能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来推动产业发展。指导和支持建立完善的饲养管理技术指导体系,完善的经济效益模式体系。

二、主产区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解决核心问题。

全国鹿业的发展,实质上就是鹿业主产区的发展,对于目前产业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只能在鹿业主产区寻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未来,东丰县将建立梅花鹿国际产业园,将在更高规格和更高标准的产业联动下,创造梅花鹿产业的高价值。同时东丰县重点打造标准化示范场,除保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料供应外,将引领全国的标准化鹿场建设工作。双阳区要大力推动鲜茸交易的市场规范,提高鲜茸交易的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和等级标准。西丰要重点推动鹿产品的市场标准,打造全国最大的鹿茸集散中心和质量分级评定中心。解决了主产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全国性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三、建立标准化体系,全方位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鹿业标准化建设,将围绕鹿的养殖、加工、质量、贸易等方面制定30-50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全方位保障和保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重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并给予更大程度的支持和指导。

地方政府要完善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龙头企业肩负有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场)朝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对于有规模的深加工企业和养殖超过3000头以上的鹿场,要给予更大程度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指导发展,更好的发挥龙头作用。

五、加强科技投入,解决鹿茸的出口问题。

国家和地方,尤其是主要产区地方政府,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也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拓宽思路,与医疗、保健等研究机构广泛合作,挖掘鹿全身是宝的巨大潜力,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

通过这次调研,对协会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接下来协会将和科研机构、地方鹿业主管部门加大沟通和协作,重点推动和落实以下各项事务。

一、完善和修订鹿王大赛标准,并以团体标准的形式发布。鹿王大赛将不改初衷,继续以推动和指导选种、育种方向为导向,重视优良品种的培育,整体提高鹿的生产性能。同时也呼吁养殖者改变思想,鹿王大赛评选的鹿,表现的仅仅是生产性能,不能单纯的作为种公鹿的参考标准,种公鹿的选择还是要更看重遗传性能。

二、与科研机构、地方鹿业主管部门协作,建立系统的养殖技术培训平台。针对目前国内尚没有完整、系统的养殖技术信息平台,养殖者的培训和教育仅仅通过每年举办的几场培训班完全不能满足需求,长期的,系统的技术培训,才能更好的服务生产。这个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将变短期培训为永久培训,并且能成为指导日常生产的百科全书。从而也改变目前的培训模式,能服务更多更广泛的人群。

三、就驯养鹿的政策松绑和产品标识问题,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方面要推动家养鹿的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净化市场产品,确保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中国养鹿业要高质量发展,是全体养鹿人共同的课题,需要大家统一共识、团结一致,既能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能应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这也将对新时代下的中国养鹿人提出新的考验。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建立了专门的会长信箱,大家可以反应生产中的问题,提出发展意见和建议,在养鹿业发展的这条路上,全体同仁献计献策,利益共同。

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会长信箱:,欢迎就养鹿业高质量发展及关于中国鹿业发展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